电影《黑天鹅》(主演:娜塔莉·波特曼、文森特·卡索)是一部惊悚题材的影片,个人认为更是一部心理学教科书般的力作,影片对不同人物所产生的,大量的心理防卫机制进行了表现。而刻画较多的,主要有 “投射”,“内向投射”,“认同/仿同”,“转移/移情”。
今天,就说说里面之一的 “投射性认同” 。虽然在影片中进行的渲染并不多,但它是形成主人公人格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催化剂。
什么是投射性认同?
将自己内心想法投射在他人身上,并通过暗示或诱导,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
这里面涉及到两个不同的动作——“投射”、“认同”。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由他人的投射而产生的认同。投射性认同也是唯一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防御机制,即在过程中我不但要投射给对方,还要对方产生认同。通过此来建立一个关系,以满足自我防御的需求。
影片中,我们透过镜头可以发现主人公从小就一直与母亲生活、成长,家中也看不到一点与男人有关的痕迹。
母亲曾经也是一位舞蹈演员,在将女儿养大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女人也可以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拒绝社交,不需要朋友。一心投入在舞蹈中获得自我满足」这样的认知。
因此在生活中,就会潜意识地将同样的认知投射给主人公。她所认为不好的,有碍于生活的事物对于女儿来说,也是同样的。这就是母亲产生的投射行为。
主人公正是在这样过度掌控与高压下产生了相应的行为。比如,不愿意与人接触,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敢谈恋爱等,其实这些都来自于害怕母亲的责备与惩罚,但从行为层面上来看,正是对母亲的一种认同。
所以,在母亲看来,女儿与她自己是一样的人,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对于母亲而言,就是一种投射性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