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初中,最近他们学校开展了鲁迅作品读书活动,被要求读的是《朝花夕拾》。我看孩子不是太有兴趣,就问了一下周边同事的孩子的情况,发现在中学生中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鲁迅作品的文笔和思想性都是极高的,很多作品今天看依然很有现实意义。著名哲学家邓晓芒曾经在文中谈到鲁迅作品:“多年以前,曾听一位朋友谈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虽有数千年,但其实不过一个甲子,60年一循环。当时听后付之一笑,以为很机智,但也未必,夸张而已。不料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的时候,将先生当年所作文章翻来一看,大为惊异,竟如写于昨日!”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是鲁迅的粉丝,他在评价鲁迅时说:“我现在写作随笔的最根本的动机,也是为了拯救日本、亚洲乃至世界的明天。而用最优美的文体和深刻思考写出这样的随笔、世界文学中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巨匠是鲁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
孩子们不喜欢鲁迅作品的原因其实也简单,鲁迅作品的目标读者并不是这些十几岁毫无人生经历的孩子。作家余华谈到自己读书时十分讨厌鲁迅作品时说 “回顾小学到中学的岁月里,我被迫阅读鲁迅作品的情景时,我感慨万端,我觉得鲁迅是不属于孩子们的,他属于成熟并且敏感的读者。”
鲁迅作品的特点是思想性极高,文笔简洁有力但晦涩难懂。优秀的作品大多都是很难看懂的,莫言说他读了20年才读懂《百年孤独》,毛泽东也说《红楼梦》最少要读5遍。中学生通常对那些情节新奇有趣,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内容感兴趣,不爱看鲁迅的作品也很正常。
我们也不能强求孩子,让他们自已读鲁迅作品多半也是一知半解,浪费了时间。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能有专业的人讲解,带领他们欣赏鲁迅作品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