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昨天“读苏轼 过大年”的群里有同学在等着看苏轼本人怎么过大年。可惜啊,他并没有在史籍中晒过他任何一道菜。相反,至少有五个大年初一,他都在路上奔波。
本来,他被贬谪就很频繁。而按照当时的朝廷制度,贬谪的人当天就得离京。
比如,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在别人欢庆新年的爆竹声中,45岁的苏轼就在御史台吏员的押送下离开汴京,22岁的大儿子苏迈随行。
当然,就算在朝中为官,正月初一这天,也要先对着皇帝反复叩拜,效忠性地欢呼万岁。走完繁琐的流程后,才能急急忙忙各回各家,去过自己的年。
倒是他远离朝廷,在地方上才能过得潇洒,在杭州写诗,在黄州还偶遇“厕神”,传奇得很,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东坡先生就算不是每天1000字,写12个字总是有保证的,不然,我们现在也不可能对他了解得这么多。而大年初一这一天,大约因为较少打扰,他写得尤其多。
1100年的今天,他甚至对谪居海南获得的清闲表示庆幸,真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啊!
【东坡日历】
2025年1月29日,周三,乙巳蛇年,农历正月初一
38岁,是日,在钱塘(浙江杭州),次韵张先见和上年七夕寄孙觉诗。轼。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正月初一,时为杭州通判。
39岁,是日,过丹阳(江苏丹阳),赋《减字木兰花·得书》。轼。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正月初一,时为杭州通判。
42岁,是日,赴知河中府途中,发潍州(山东潍坊),作《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送行中途雪复作》。轼。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正月初一。
45岁,是日,离京师(河南开封)赴黄州(湖北黄冈)。轼。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
50岁,是日,在盱眙(江苏淮安),赴汝州团练副使任途中。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轼。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正月初一。
52岁,是日,在开封,撰《赐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知河南府孙固乞致仕不允诏四首》。轼。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正月初一,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
54岁,是日,在开封,紫宸殿庆正旦,进《教坊词》。撰《班荆馆赐大辽贺正旦人使却回酒果口宣》、《正月六日朝辞讫就驿赐大辽贺正旦人使御筵口宣》。轼。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正月初一,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
55岁,是日,李公麟(伯时)作洗玉池,为其作铭。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正月初一。
56岁,是日,在钱塘,怀琏(大觉禅师)卒。为其作《祭大觉禅师文》。轼。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正月初一,时任杭州知州。
58岁,是日,在开封,立春,秦观(少游)、王钦臣(仲至)有诗。次韵。轼。宋哲宗元祐八年(I093)正月初一,时任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读学士。
61岁,是日,在归善(广东惠州),夜,博罗大火,简程之才(正辅)荐林抃、黄焘处理灾后事宜。轼。宋哲宗绍圣三年(I096)正月初一,时任宁远军节度副使。
65岁,是日,在宜伦(海南儋州),作《记养黄中》。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正月初一,时任琼州别驾。
66岁,是日,北归途中,在曲江(广东韶光),为韶守狄咸(伯通)作《九成台铭》、并书。为咸铭思古堂,并书。作《南华长老题名记》。轼。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初一。
次韵张先见和上年七夕寄孙觉诗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正月初一,浙江杭州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
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缩头先夏鳖,实腹鄙秋虫。
莫唱裙垂绿,无人脸断红。旧交怀贺老,新进谢终童。
袍鹘双双瑞,腰犀一一通。小蛮知在否,试问嗫嚅翁。
减字木兰花(得书)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正月初一,浙江杭州
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来。
香笺一纸。写尽回文机上意。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送行中途雪复作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正月初一,山东潍坊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鬃,自怪骑白凤。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子姑神记
元丰三年正月朔日,予始去京师来黄州,二月朔至郡。至之明年,进士潘丙谓予曰:“异哉!公之始受命,黄人未知也。有神降于州之侨人郭氏之第,与人言如响,且善赋诗,曰:‘苏公将至,而吾不及见也。’已而,公以是日至,而神以是日去。”其明年正月,丙又曰:“神复降于郭氏。”予往观之,则衣草木为妇人,而置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以箸画字曰:“妾,寿阳人也。姓何氏,名媚,字丽卿。自幼知读书属文,为伶人妇。唐垂拱中,寿阳刺史害妾夫,纳妾为侍妾。而其妻妒悍甚,见杀于厕。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且使有所职于人间。盖世所谓子姑神者,其类甚众,然未有如妾之卓然者也。公少留而为赋诗,且舞以娱公。”诗数十篇,敏捷立成,皆有妙思,杂以嘲笑。问神仙鬼佛变化之理,其答皆出于人意外。坐客抚掌。作《道调梁州》,神起舞中节,曲终再拜以请曰:“公文名于天下,何惜方寸之纸,不使世人知有妾乎?”余观何氏之生,见掠于酷吏,而遇害于悍妻,其怨深矣。而终不指言刺史之姓名,似有礼者。客至逆知其平生,而终不言人之阴私与休咎,可谓知矣。又知好文字而耻无闻于世,皆可贤者。粗为录之,答其意焉。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祭大觉禅师文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正月初一,浙江杭州
维年月日,具位苏轼,谨以香茶蔬果,致奠故大觉禅师器之之灵。於穆仁祖,威神在天。山陵之成,二十九年。当时遗老,存者几人。矧如禅师,方外之臣。颂诗往来,月璧星珠。昭回之光,下烛海隅。昔本无生,今亦无灭。人怀照陵,涕泗哽噎。我在壮岁,屡亲法筵。馈奠示别,岂免凄然。
记养黄中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正月初一,海南儋州
元符三年,岁庚辰;正月朔戊辰;是日辰时,则丙辰也。三辰一戌,四土会焉,而加丙与庚。丙,土母,而庚其子也。土之富,未有过于斯时者。吾当以斯时肇养黄中之气。过子又欲以此时取薤姜蜜作粥以啖。吾终日默坐,以守黄中,非谪于海外,安得此庆耶!东坡居士记。
九成台铭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初一,广东韶关
韶阳太守狄咸新作九成台,玉局散吏苏轼为之铭。曰:
自秦并天下,灭礼乐,《韶》之不作,盖千三百二十有三年。其器存,其人亡,则《韶》既已隐矣,而况于人器两亡而不传。虽然,《韶》则亡矣,而有不亡者存,盖常与日月寒暑晦明风雨并行于天地之间。世无南郭子綦,则耳未尝闻地籁也,而况得闻于天。使耳闻天籁,则凡有形有声者,皆吾羽旄干戚、管磬匏弦。尝试与子登夫韶石之上,舜峰之下,望苍梧之眇莽,九疑之联绵。览观江山之吐吞,草木之俯仰,鸟兽之鸣号,众窍之呼吸,往来唱和,非有度数而均节自成者,非《韶》之大全乎?上方立极以安天下,人和而气应,气应而乐作,则夫所谓箫韶九成,来凤鸟而舞百兽者,既已粲然毕陈于前矣。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一日。
南华长老题名记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初一,广东韶关
学者以成佛为难乎?累土画沙,童子戏也,皆足以成佛。以为易乎?受记得道,如菩萨大弟子,皆不任问疾。是义安在?方其迷乱颠倒流浪苦海之中,一念正真,万法皆具。及其勤苦功用,为山九仞之后,毫厘差失,千劫不复。呜呼,道固如是也,岂独佛乎?
子思子曰:“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孟子则以为圣人之道,始于不为穿窬;而穿窬之恶,成于言不言。人未有欲为穿窬者,虽穿窬亦不欲也。自其不欲为之心而求之,则穿窬足以为圣人。可以言而不言,不可以言而言,虽贤人君子有不能免也。因其不能免之过而遂之,则贤人君子有时而为盗。是二法者,相反而相为用。儒与释皆然。
南华长老明公,其始盖学于子思、孟子者,其后弃家为浮屠氏。不知者以为逃儒归佛,不知其犹儒也。南华自六祖大鉴示灭,其传法得眼者,散而之四方。故南华为律寺。至吾宋天僖三年,始有诏以智度禅师普遂住持,至今明公盖十一世矣。
明公告东坡居士曰:“宰官行世间法,沙门行出世间法,世间即出世间,等无有二。今宰官传授,皆有题名壁记,而沙门独无有。矧吾道场,实补佛祖处,其可不严其传,子为我记之。”居士曰:“诺。”乃为论儒释不谋而同者以为记。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一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