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头脑的断舍离
【书籍】断舍离
【作则】山下英子
【章节&页数】第三章 101~134页
【字数】1501
001 关键词是“我要不要用”
断舍离,从字面上来看很简单。但是真的做起来,几乎却完全做不到。
之所以做不到,就是分不清这个物品,它究竟是“能不能用””还是“我要不要用”,分不清这两者间的关系。
选择“我要不要用”,才是断舍离的精髓所在。
002 放在记忆里就好了。
如果把物品当人来看。以在断舍离看来,我们周围的物品,最好都是“我最必要的朋友”,而不是大量的一般关系的人,泛泛之交的人,甚至是陌生的人。
这里面最难判断,最难舍弃的,就是曾经在过往的历史里,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有时候,在触碰到和他们相关的一些物品的瞬间,在闻到熟悉味道的瞬间,那些人和事涌上了心头,不禁悲喜交加,越发不忍舍弃这些物品。
可是,他们毕竟已经离去了,曾经的过往也只是曾经。
那些留下的物品,只是在这里堆积,没有一丝一毫作用,除了触发伤感,触发怀想,并没有太多积极的作用。
还不如让他门离去,把这些物品都断舍离。
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婆,终于能够自主开始处理家族的物品。在她女儿的劝阻下,她一面哭,一面丢弃。受到震惊的是女儿,她形容,仿佛“山动了”一般。
可是,正是如此脱胎换骨一般的断舍离,才把现实的人真正地拉到现实里来,真正的能够从过去的负担中解脱,真正地能面向未来。
而那些过往的人和事,只是深深地留在记忆里。经过时间的过滤,留下美好,留下期望。在美好和期望的瞬间,那些离去的人们,他们又重快活地陪伴在周围,这不正是我们自己,不正是那些离去的人们,内心真正最愿意看到的么?
003 扫除的整体概念
真正的断舍离,不是归纳,整理,清扫,而是筛选。
是找出最重要的,最需要的,最必要的来。
比如说读书,不见得一定要存储成千上万,有时候就是精选一些最最重要的经典,反复地阅读和琢磨。而大量读过的,只需要通过笔记、通过网络,里查一查就好了。
004 别人的物品
在清扫,在断舍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触碰到“别人的东西”。
别人的东西,有些是爱人的东西,有些是小朋友的东西。你的眼里是垃圾,他们的眼里视若珍宝。
怎么办?
不要管他们,先高高兴兴地收拾你自己的东西就好了。
关注自己,把焦点聚焦在自己身上。这正是我这一年读书最大的收获!
把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山下英子从另一个角度也强调了这一点,看来,睿智的人,认识往往会出奇的一致。
005 大脑的断舍离
谈了这么多,还是在谈物品。
其实“断舍离”最为哲学的地方,就是通过“收拾”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和习惯,逐步锻炼自己的心智,逐步地在修炼自己的身心。
比如说,山下英子在谈到收拾房间,谈到整理自己的思想的时候,说道:“潜意识之所以不允许新的信息进入,是因为被堵住了。”
这句话,让我浑身一震!
为什么我那么容易被激怒!为什么我总以为我总是对的,而事后验证我对的并不多?为什么我总自以为认为我是我认识的人里至少比较厉害的!为什么我学不进去新的知识,一学知识的时候,就容易犯困?
原来,我被堵住了。
我以为我不保守的,我以为我跟上了时代的,我以为我是求知求新的。
其实不见得!我的潜意识仓库,可能被堵住了。被以往的旧意识,旧经验,旧认知堵住了!
我自己现在储备的,不见得是最符合我自己的,不见得是我“需要,适合,舒服”的,我OUT了!
我必须认识到自己是“Foolish”,必须放空我的意识。把他们也断舍离。
只有这样,我才能“Stay hungry, stay foo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