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隋主杨坚废西梁
【原文】
祯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
春正月戊寅,大赦,改元。
癸巳,隋主享太庙。
乙未,隋制诸州岁贡士三人。
二月丁巳,隋主朝日于东郊。
遣兼散骑常侍王亨等聘于隋。
隋发丁男十万余人修长城,二旬而罢。夏四月,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
突厥沙钵略可汗遣其子入贡于隋,因请猎于恒、代之间,隋主许之,仍遣人赐以酒食。沙钵略帅部落再拜受赐。
沙钵略寻卒,隋为之废朝三日,遣太常吊祭。
初,沙钵略以其子雍虞闾懦弱,遗令立其弟叶护处罗侯。雍虞闾遣使迎处罗侯,将立之,处罗侯曰:“我突厥自木杆可汗以来,多以弟代兄。以庶夺嫡,失先祖之法,不相敬畏。汝当嗣位,我不惮拜汝!”
雍虞闾曰:“叔与我父,共根连体。我,枝叶也,岂可使根本反从枝叶,叔父屈于卑幼乎!且亡父之命,何可废也!愿叔勿疑!”
遣使相让者五六,处罗侯竟立,是为莫何可汗。以雍虞闾为叶护。遣使上表言状。
隋使车骑将军长孙晟持节拜之,赐以鼓吹、幡旗。莫何勇而有谋,以隋所赐旗鼓西击阿波;阿波之众以为得隋兵助之,多望风降附。遂生擒阿波,上书请其死生之命。
隋主下其议,乐安公元谐请就彼枭首;武阳公李充请生取入朝,显戮以示百姓。隋主谓长孙晟:“于卿何如?”
晟对曰:“若突厥背诞,须齐之以刑。今其昆弟自相夷灭,阿波之恶非负国家。因其困穷,取而为戮,恐非招远之道。不如两存之。”
左仆射高颎曰:“骨肉相残,教之蠹也,宜存养以示宽大。”隋主从之。
甲戌,隋遣兼散骑常侍杨同等来聘。
五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秋七月己丑,隋卫昭王爽卒。
八月,隋主征梁主入朝。梁主帅其群臣二百余人发江陵;庚申,至长安。
隋主以梁主在外,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江陵。军至都州,梁主叔父太傅安平王岩、弟荆州刺史义兴王等恐弘度袭之,乙丑,遣都官尚书沈君公诣荆州刺史宜黄侯慧纪请降。九月庚寅,慧纪引兵至江陵城下。辛卯,岩等驱文、武、男、女十万口来奔。
隋主闻之,废梁国;遣尚书左仆射高颎安集遗民;梁中宗、世宗各给守冢十户;拜梁主琮上柱国,赐爵莒公。
甲午,大赦。
冬十月,隋主如同州;癸亥,如蒲州。
十一月丙子,以萧岩为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萧谳为吴州刺史。
丁亥,以豫章王叔英兼司徒。
甲午,隋主如冯翊,亲祠故社;戊戌,还长安。
是行也,内史令李德林以疾不从,隋主自同州敕书追之,与议伐陈之计。及还,帝马上举鞭南指曰:“待平陈之日,以七宝装严公,使自山以东无及公者。”
初,隋主受禅以来,与陈邻好甚笃,每获陈谍,皆给衣马礼遣之,而高宗犹不禁侵掠。故太建之末,隋师入寇;会高宗殂,隋主即命班师,遣使赴吊,书称姓名顿首。帝答之益骄,书末云:“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
隋主不悦,以示朝臣。上柱国杨素以为主辱臣死,再拜请罪。
隋主问取陈之策于高颎,对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
隋主用其策,陈人始困。
于是杨素、贺若弼及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
仲方上书曰:“今唯须武昌以下,蕲、和、滁、方、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度计;益、信、襄、荆、基、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流头、荆门、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诸军鼓行以前。彼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非恩不能自立矣。”
隋主以仲方为基州刺史。
及受萧岩等降,隋主益忿,谓高颎曰:“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杮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
杨素在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余平乘、舴艋各有等差。
晋州刺史皇甫续将之官,稽首言陈有三可灭。帝问其状,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将出师,臣愿展丝发之效!”隋主劳而遣之。
时江南妖异特众,临平湖草久塞,忽然自开。帝恶之,乃自卖于佛寺为奴以厌之。又于建康造大皇寺,起七级浮图;未毕,火从中起而焚之。
吴兴章华,好学,善属文。朝臣以华素无伐阅,竞排诋之,除大市令。
华郁郁不得志,上书极谏,略曰:“昔高祖南平百越,北诛逆虏;世祖东定吴会,西破王琳,高宗克复淮南,辟地千里,三祖之功勤亦至矣。陛下即位,于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宠,惑于酒色;祠七庙而不出,拜三妃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莽,谄佞谗邪升之朝廷。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张,臣见麋鹿复游于姑苏矣!”帝大怒,即日斩之。
【原文华译】
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1 春,正月三日,陈国大赦,改年号为祯明。
2 正月十八日,隋主杨坚在太庙祭祖。
3 正月二十日,隋国下令各州每年向朝廷举荐贡士三人。
4 二月十二日,隋主杨坚在东郊祭祀太阳。
5 陈国派兼散骑常侍王亨等出访隋国。
6 隋国征发男丁十万余人修长城,二十天结束。
夏,四月,于扬州开凿山阳运河,以通漕运。
胡三省注:山阳运河连通长江和淮河,这是为讨伐陈国做准备。
7 突厥沙钵略可汗派他的儿子到隋国朝贡,并请求允许在恒州、代州之间打猎,隋主杨坚批准,仍派人赐以酒食。沙钵略率部落再拜受赐。
沙钵略不久后去世,隋国为之废朝三日,派太常吊祭。
当初,沙钵略认为他的儿子雍虞闾懦弱,遗令立其弟处罗侯。雍虞闾遣使迎接处罗侯,将要立他,处罗侯说:“我突厥自木杆可汗以来,多以弟代兄,以庶夺嫡,有失先祖之法,不相敬畏。你应当嗣位,我不介意向你跪拜!”
雍虞闾说:“叔叔与我父亲共根连体,我只是枝叶而已,岂可使根本反从枝叶,叔父屈于卑幼!况且亡父之命,怎能废除!希望叔叔不要犹疑!”
遣使相让五六次,处罗侯最终即位,是为莫何可汗。以雍虞闾为叶护(突厥官名,位次于可汗)。遣使上表说明事情经过。
隋国派车骑将军长孙晟持节前往,正式加封,赐以鼓吹、幡旗。莫何可汗勇而有谋,以隋国所赐旗鼓西击阿波可汗;阿波之众以为莫何得到隋兵协助,多望风降附。于是生擒阿波,上书请示怎么处置。
隋主杨坚命众臣会议,乐安公元谐建议就地枭首示众;武阳公李充建议押送京师,公开处决,以示百姓。
隋主杨坚对长孙晟说:“你的意见如何?”
长孙晟回答说:“如果他是背叛朝廷,应该诛杀。如今是他们兄弟自相夷灭,阿波之恶,并非辜负国家。趁他穷途末路,把他押来杀了,恐怕不是招怀远人之道。不如让他们两方共存。”
左仆射高颎说:“骨肉相残,有伤教化,应该存养,以示宽大。”隋主杨坚听从。
8 五月一日,隋国派兼散骑常侍杨同等出使陈国。
9 五月二日,日食。
10 秋,七月十六日,隋国卫昭王杨爽去世。
11 八月,隋主杨坚征召西梁主萧琮入朝。萧琮率其群臣二百余人从江陵出发;八月十八日,抵达长安。
杨坚认为萧琮在外,派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防江陵。大军抵达都州,萧琮的叔父、太傅、安平王萧岩,萧琮的弟弟、荆州刺史、义兴王萧瓛等担心崔弘度袭击他们,八月二十三日,派都官尚书沈君公向陈国荆州刺史、宜黄侯陈慧纪请降。九月十八日,陈慧纪引兵抵达江陵城下。九月十九日,萧岩等驱赶文武官员及男女百姓十万人投奔陈国。
隋主杨坚听闻,废西梁;派尚书左仆射高颎安集遗民;西梁中宗萧詧、世宗萧岿的陵墓各给守墓人十户;拜西梁主萧琮为上柱国,赐爵莒公。
12 九月二十二日,陈国大赦。
13 冬,十月,隋主杨坚前往同州;十月二十二日,前往蒲州。
14 十一月五日,陈国任命萧岩为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萧瓛为吴州刺史。
15 十一月十六日,陈国任命豫章王陈叔英兼司徒。
16 十一月二十三日,隋主杨坚前往冯翊,亲自到家乡社庙祭祀;十一月二十七日,回到长安。
这次出行,内史令李德林因病没有跟从,杨坚在同州下敕书命他前来,与他商议讨伐陈国之计。归途中,杨坚在马上举鞭指着南方说:“待平定陈国之日,以七种珍宝装饰您,使自崤山以东,都没有比您更尊贵的人。”
17 当初,隋主杨坚受禅以来,与陈国邻好甚笃,每次捕获陈国间谍,都给以衣服、马匹,礼送出境,而陈国高宗陈顼还是不禁止他的人侵掠隋国。所以太建末年,隋师入寇陈国。但正巧赶上高宗陈顼崩殂,隋主杨坚即刻命令班师,遣使前往吊丧,信中称自己姓名杨坚,末尾写“顿首”。而陈国皇帝陈叔宝答复他更加骄慢,信末写道:“想来你统治自己内部,都能如意,而我这里,宇宙清静安泰(自称宇宙,就包含隋国了)。”
杨坚不悦,以示朝臣。上柱国杨素认为君主受辱,臣子当死,再拜请罪。
杨坚问取陈之策于高颎,回答说:“江北地寒,田里收成的时节稍晚;江南水田早熟。估算到他们收获之际,就微征士马,声言掩袭,他们必定屯兵守御,如此荒废他们的农时。等他们集结部队,我们便解甲复员。如此再三,他们习以为常;之后我们再动员部队,他们必定不信。在他们犹豫之际,我们就横渡长江;登陆而战,士气加倍。又,江南土薄,不能挖掘地窖,所有储积粮仓多是茅竹建造,密遣行人因风纵火,等他们修复,又再去烧它。不出数年,自可让他们财力俱尽。”
隋主杨坚用他的策略,陈国人开始受困。
于是杨素、贺若弼及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
崔仲方上书说:“如今,我们只需在武昌以下,蕲州、和州、滁州、方州、吴州、海州等,加派精兵,秘密做渡江准备;在益州、信州、襄州、荆州、基州、郢州等,加速建造舟船,多方面准备,充实水战装备。蜀江、汉水,是陈国上游,水路冲要,为兵家必争之所。贼寇虽然在流头、荆门、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部署船舰,但终究要集聚在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如果贼寇发现上游有军情,要派精兵赴援,则我军下游诸将即刻抓住时机横渡长江;如果贼寇各军拥众自卫,则我上游水军击鼓前行。他们虽有九江、五湖之险,但是没有德政,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但是对人民没有恩情,不能自立。”
隋主杨坚任命崔仲方为基州刺史。
等到陈国接受萧岩等投降,隋主杨坚更加愤怒,对高颎说:“我为民父母,岂可受限于一衣带水不拯救他们?”下令大量建造战船。
有人建议秘密进行,杨坚说:“我将公开降下上天的诛罚,哪需要保密!”下令将造船留下的木屑、刨花投入长江,任其顺流漂下,说:“如果他们惧而能改,我又有何求!”
信州刺史杨素在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船上起楼五层,高一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座抛石机,都高五十尺,战舰可容纳战士八百人;次一等的船舰叫“黄龙”,可容纳士兵一百人。其余平乘级、舴艋级战舰,各有等差。
晋州刺史皇甫续将要前往就任,叩头说陈国有三可灭。隋主杨坚问他缘故,回答说:“大吞小,这是其一;以有道伐无道,这是其二;接纳叛臣萧岩,让我们有出兵借口,这是其三。陛下如果命将出师,臣愿尽微薄之力!”隋主杨坚嘉勉,派他上任。
当时江南频频发生妖异怪事,临平湖长久以来都为乱草堵塞,忽然自开(民谣说:湖开则天下平)。皇帝陈叔宝对此非常厌恶,于是把自己卖入佛寺为奴,希望以此化解灾异。陈叔宝命人又在建康造大皇寺,起七级佛塔;还未建成,火从中起,焚毁。
陈国吴兴人章华,好学,善写文章。但朝臣们认为章华不是出身高贵门阀,竞相排挤诋毁他,任命他为太市令。
章华郁郁不得志,上书极谏,大略是说:
“当初高祖(陈霸先)南平百越,北诛逆虏,世祖(陈蒨)东定吴会,西破王琳,高宗(陈顼)克复淮南,辟地千里,三位先祖的功勋勤劳可以说是到了极致。陛下即位,于今已经五年,不思先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女色,惑于酒色;祭祠七庙的时候您不出来,晋封三位妃子倒是亲自主持;老臣宿将弃之草莽,谄佞谗邪升之朝廷。如今疆场日益狭小,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弦更张,臣已经看见麋鹿游荡于姑苏了!”皇帝陈叔宝大怒,即日将他斩首。
【学以致用】
01,对于章华行为的思考
1,地位不够的时候不要劝谏,要学会闭嘴转身
我记得华为当年有个新闻,一个大学生刚进华为一个月,就写了万字建言,结果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这个案例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所以我在新单位里面,如果没有待满1年以上,我是不会提建议的(时间不够,一定不了解这个组织的文化属性是什么特色),
后面等到我可以与老板提自己对公司看法的时候,已经是能直接对接老板了,但即便如此,你的建议再好,实力(影响力)不够,依旧没得用
2,你的级别越低,而你的建议越切中问题的本质,上面的人反应越激烈
比如,陈叔宝这种,章华戳中了他的痛点,他受不了了,把他杀了
比如,那些高级的管理层
本来这是大臣的责任(身居高位),但是大臣不管事,没什么能力
如果你的建言越好,越会显得他们无能,容易激发他们的嫉妒与排斥,
你说,他们是选择听你的?还是选择打压你,不让你建言?
更多的是后者,所以,你照样危险。
比如最近的一位卢教授的声音(我最近学他的资本论),会让一些专门研究此类学问的“专家”受到刺激,从而显示他们的无能。
你看,历史与现实,从人性,从行为的角度看就是这么近。
3,对于章华这类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撤,转身走人,当个普通老百姓,回家照顾父母妻儿去。
理由几点
1,当下级别低,往上掌权基本没戏
2,一看陈叔宝这类老板的作为,陈国是没得希望的。
一个老板决定把精力花在享受上,还是花在组织建设上,基本上可以作为你要不要在此奋斗的参考标准,
如果老板是后者,你的青春不至于浪费,会得到你相应的回报(老板如果愿意搞股权机制,公司做大了,你能跟随公司的成长而成长)
所以,人微言轻的时候,要压制自己的表达欲望,别人不听或者听不进去,也是别人的“机缘”
陈国之所以能够多延续几年,不是陈国的布局有多好,而是对手没有腾出手来打它。
一旦决定开打,你看,对手公司的高管们纷纷建言献策,全是标准的战略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