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年底,日本的投资市场成了全世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众多的投资者加入到做空日元和做多日本股市的行列之中乔治·索罗斯也是其中之一。
在当时的日本投资市场中,面对着10%的单边行情,想要赚钱,可以直接抛出100亿日元来兑换美元,或者用10亿日元作为保证金来做期货。这两种做法都可以让投资者赚到10亿日元,但同时这两种做法的风险也很大,投资者很可能会亏损同样的钱。
可以说在这种投资博奕中,风险和收益都很高,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想要获得高收益,就需要用同样高的投资去冒险。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投资,但同样这将会大幅度增加投资的风险。
索罗斯和他的团队正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在这场投资中,他们只用了3000万美元的资金,便最终获得了相当于30倍的收入。索罗斯在投资时,买入了大量执行价格不同的反向敲出期权,这种期权要比虚值期权便宜许多。但这种期权只有在日元大幅下跌的时候才能赚钱,而一旦下跌的幅度超过了一定的水平,这种期权就会自动作废。
可以说,索罗斯团队的这种投资因为成本较低,所以即使全部亏损。也不会如其他投资者一样大伤元气。但在另一方面,想要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收益,就需要对日元的价格有着精准的把握,这也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所在。在这一场投资中,索罗斯选择了一个难度最大,但能够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的投资策略,并在最终获得了成功。虽然能够降低风险,但这种投资策略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是投资市场中的一句至理名言,但实际上,风险和收益之间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对于投资产品来说,可能是购买这一产品的风险越大,通过这一产品所获得的收益也会越大。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投资过程中承担的风险越大,他最后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很多时候,投资者在承担巨大风险之后,往往会出现零收益或者亏损的现象。
对于市场投资,乔治.索罗斯曾说:“承担风险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要做孤注一掷的冒险。”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索罗斯无疑是一位投资领域的“大冒险家”正是在不断的冒险中,索罗斯才创造出了让人膛日结舌的投资神话。
他不仅投资于一家家公司,甚至敢于向一个个国家发起挑战。与巴菲特相比,索罗斯在投资市场上表现得更有进攻性,他善于从投机中攫取大额的利润。在投资方面,索罗斯有着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
正如前面所说,投资市场中“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而投资者如何在选择一个高风险项目之后,将风险化小,最终获取较大收益,成了考验投资者能力的一个重要难关。索罗斯之所以能够成为投资市场中的“金融巨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拥有对于风险的出色把控能力。
一般来说,在投资市场中,投资者规避风险的方法可以分为四种:不投资、降低风险、积极的风险管理和精算的风险管理。在这四种规避风险的方法中,不投资不需要介绍。降低风险是巴菲特经常会采用的一种方法。对于索罗斯来说,规避风险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
积极的风险管理是一种交易商的策略,这与降低风险有着很大的不同。前文曾经介绍巴菲特降低风险的方法,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巴非特规避风险的方法与他自身的投资原则有着很大的关系。巴菲特在投资之前往往会选择价格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企业,通过认真分析之后,再确定是否对这一企业进行投资。巴菲特降低风险的举措在投资之前便已经完成。
索罗斯所采取的积极的风险管理则不同,积极的风险管理需票投资者对投资市场时刻保持关注,一旦投资市场出现变动便能很快地察觉出来。当想要改变策略的时候,同时能迅速做出调整。
索罗斯从小便与危险相伴,二战期间,纳粹占领匈牙利时,索罗斯还是一个小孩子。正是在这种危险中,索罗斯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他说:“你意识到危险,在主动承担一定风险的同时,可以换回一些存活的机会,好过做温顺的群羊。这以后,我一直训练自己,去寻找危机,再从危机中寻找到机会。”
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中:也正是这样做的。早在1992年,索罗斯就曾大举放空英镑,随之而来的便是英镑对德国马克比价的一路下跌。虽然英国政府动用各种手段来阻止情况继续恶化,但却始终没有阻止英榜的下跌趋势。在这次阻击英镑的过程中,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与其他“金融炒家”一起对亚洲的金融市场发起了进攻,在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的猛攻之下,自泰国开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股市和汇市一路狂跌。在“洗劫”东南亚之后,索罗斯转战中国香港,但由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及时入市支持,索罗斯攻陷香港的企图宣告失败。
通过不断进攻国际金融市场,索罗斯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他曾说:“金融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国际资金流动皆是有荣有枯,有多头也有空头。 市场哪里乱,哪里就可以赚到钱。辨识混乱,你就可能致富;越乱的局面,越是胆大心细的投资者有所表现的时候。”
很名投资者都希望能够像索罗斯一样,在金融市场中纵横捭阖,但更多时候,他们只学到了索罗斯的胆大,却没有学到他的细心。任何一种投资都需要首先去衡量其中的风险和投入产出的比例,不能盲目因为收益很高,就去拼运气、搏风险。真正想要在高风险的投资中获得高收益,首先要做的就是化解其中的风险,索罗斯的很多做法都印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