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人图书馆,每个人都是一本可供借阅的书(上)场景一
最近很喜欢一个叫彭薇的画家,最早擅长画清淡的水墨物件画,好比绣鞋,好比古代好看的衣服,虽然不那么大气,但绝对精致且充满灵性,我喜欢的不得了。
是在苏州博物馆偶遇她的,我是说,她的作品。但其实,说偶遇她也没什么不妥,作品传递了作者的思考,背景,你甚至能从里面看到画画人的性格,偏好。
彭薇这场个展的名字独特,叫《我想起了你》。本身贝聿铭设计的苏博就已经美的像画一样,各种巧思,每一个小细节都让人惊喜的眼睛放出光来,个展的场馆又在贝聿铭的基础上做了另一种设计,毫不夸张的说,我这个不喜欢看画的人对这场个展都赞不绝口。
看到这样一幅画,《人生当中最美好的都是免费的》,画中的小人成双成对,呈现一种暧昧的状态,后来在访谈里读到,她的灵感来自这句话:天上的星星都是免费的,月亮也是免费的,其实爱也是免费的。
场景二
我生在90年代初期,正是一个尴尬的年纪。80后已逐步迈入了新中产阶级,而90年代后期和00后们还在校园里追逐着隔壁班那个好看的男孩子,我们尚未准备充分,尚未像父母那代一般早早经受磨炼就已被现实的大潮裹挟着冲出了社会,一下变成了一个收入微薄,却也不愿依靠父母,只能独自面对生存压力的青年。
于是我们,贫困而焦虑着。突然间,就明白了钱的重要性。
前二十几年,跟随父母生活,保证了一定的生活水平,吃饭聚会选择去大的shopping mall,买衣服有固定的品牌,保持每年旅行的习惯,出国留学,交很多朋友,健身,有喜欢的咖啡店,懂得哪家甜品最好吃,看书,学习乐器,看展和演出……
这样的生活成为习惯的常态,但却是甫入职的我们承担不起的,每一样活动背后的成本,都足以让我们迅速成为月光族,甚至年光族。
于是,每一个人都想挤进门槛收入最高的行业,比如投行,比如咨询。每一个人都在考证,CFA(金融分析师)、CPA(注册会计师),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拓宽自己的人脉,结交圈子里更多的从业者或同行者,海投简历试图获得投行或世界顶级银行的实习、暑期项目,能进麦肯锡工作的人叫大牛,哪怕7天24小时的工作强度也会招来无数人的羡慕,大家忙忙碌碌,焦虑不堪。
为了更高的收入,更高的title,当然更高的title也就是更高的收入。
浸淫在这样的氛围里很久,我试图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窥探同龄人的心态,聚会的主题是这些,吃饭的主题仍然不变,社交的话题还是这些。我有些恐惧,甚至厌烦。
我讨厌谈论薪资,收入水平,工作几年后的发展,身边小伙伴有多么牛X,讨厌生活里充斥着这样锦上添花的焦虑(说锦上添花是因为,总是越优秀的人越焦虑),更讨厌阅读所谓时间管理、成功决策、职场经验这样的文章,最讨厌,人生当中只剩焦虑与现实,再也没有美好。
我最喜欢的作家傅真曾经也是一个iBanker,一个标准的投行狗,她说:
很多人羡慕我的生活,但我甚至连生活都没有。
场景三
一个多月前我搬到了上海,这是个因为贵而出名的城市,高居不下的房价,强过北京广州的物价,看不起外地人的老上海,微博的收入,不值钱的自尊,蜗居的生活,浮躁的年轻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应该很凄惨。
可我非常喜欢这座城市,喜欢那些能够轻易获得甚至免费的美好。
从上海去苏州的高铁单程39.5元,而我认为差不多是全国最美博物馆(其他城市的博物馆无一例外都是高大的台阶一路走上去,以青铜器或者古建筑为外型,走大气磅礴风,崭新崭新的立在城市边缘)的苏博不需要门票,平江路山塘街随意逛一逛都是味道。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概有除了北京人艺外顶级的话剧可看,几乎每场话剧都有50块的公益票可买,再过一周我要去看一场斯蒂芬﹒金的经典话剧《危情十日》。
我还在上海找到了中国的泰特现代艺术馆,假如你看过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做人就得多点逼格,少点鸡汤;多点格局,少点琐碎》,就知道泰特是多么能给人灵感的地方,虽然水平还难以企及泰特,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足够让人惊喜,点缀着印度和东亚元素的双年展拥有着十分不俗的水准,这里平常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双年展也仅收20元门票。
偶遇甜爱路和多伦路是上一个周末的大惊喜。甜爱路上除了爱情诗歌,能盖到爱心的邮戳外,还有满墙很难得且极有趣的黑色幽默涂鸦(难得是因为涂鸦在国内通常被认为影响市容)。
而多伦路更是意外发现的产物,这里汇聚着民国保留下来的花园洋房,新式里弄,还有一家中西合璧的经典教堂,以及一家不大却很有格调的现代艺术馆。
这里还能感受到老上海人抗争拆迁的只言片语,多伦路99号门前挂着一排大大的字“誓死保卫家园”,从下面详细的故事里大约可以明白老房子与政治的不融洽,以及,这样一片区域被保存下来是如何不易,毕竟,上海的老房子越来越少,至今仍然在拆拆拆(这些是百度上搜不来的东西)。
上海有各种各样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我能看到各色种族人群的异国生活,能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知己,还有那么些年少时就已熟识如今还可互相掏出一颗真心的好友,他们都告诉我,行业之繁杂,生活之丰富。
这些免费的美好在上海是那么多,就像我某天吃饱喝足聊的畅快后,发在朋友圈里的一句:
一段清贫但又富足的时光。
尾声
我不知道是不是像朋友说的那样,我太过没心没肺。毕竟,焦虑是上升的动力,是功成名就的必要保障之一,大部分人都承认,用青春和时间换功名利禄也还算合理。
可我总莫名自信的觉得,没有必要太过着急,“有钱”的日子离我们并不远。我们是这样有头脑,有精力,有视野的一群青年,更何况大部分的岗位升职不过都在一个“熬”字,做一年变成senior,再一两年变成manager,不过短短三到五年时间,收入便也能让自己在一线城市生活的还不错。
或许我真的太幼稚,但我喜欢我的幼稚。
人对金钱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没有任何人会嫌自己挣钱太多。这一生都必将在这样的怪圈里追逐前进,那么,何必要着急呢?更何况,人生当中除了工作之外的美好那么多,你怎么舍得视而不见?
最重要的是,美好一点也不难获得,穷与不穷都不影响生活的美好,毕竟,那些最美好的都是免费的。
亲爱的,别焦虑,慢慢来。
(本文图片摄于甜爱路,多伦现代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画作来自彭薇,感谢泥螺、卡尔、度娘)
我是NIle,头上长草,心里冒烟的写字汉,平生会做的事情不多,旅行大约算是一件。
独立思考,拓展视野格局,做有趣而不平庸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