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培训中,观摩科教版科学一年级新教材“比较哪个流动得快”这一节课,我再次体会到,引导语言和及时提醒表达的准确性,给学生语言支架的重要性。当时,课堂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做完观察水和油谁流动的快的实验,在表达自己的实验发现时,有些孩子的表达却不够准确和完整。比如,有个孩子说“让那个放平”,老师立刻追问“让什么放平呀?”通过这样的及时追问,孩子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没有指出用到的实验器材,进而能更准确地表达,能说出“液体流速板”。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引导语在科学课堂中是多么重要,它能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错过了哪些关键的步骤、科学词汇和工具。
而到了四年级的课堂,这种引导语的重要性依然不减。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在探究电路相关知识时,当学生说“这个灯泡不亮了”,我会及时提醒“那你再仔细观察一下电路的连接情况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会重新审视电路,去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电路的原理。
从四年级上册到下册,我发现这种引导语的作用更加明显。上册时,学生们可能还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去规范实验操作、准确表达观点;到了下册,经过之前的不断引导,学生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更加有条理,能够用更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进行实验时,也能更加熟练地使用工具,准确地记录数据。
就像在四年级下册学习岩石和土壤时,当学生说“这种岩石摸起来不够滑”,我会追问“不够滑,就是说他们比较怎样?你能用科学词汇来表达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开始学会从先从课本寻找科学词汇,再用科学词汇去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特点,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之,无论是一年级还是四年级,引导语都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引导语的运用,不断强调,学生在日积月累后会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