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数学游戏”主题活动(一年级上册)
2024秋季,一年级小朋友将要使用新编写的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新教材是在《数学课标(2022版)》的基础上编写的,它与旧版教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年级新教材。
教材分析
整体分析
首先我们来对比目录及内容。(图见上面)
新版教材只有6个单元,其中第1、2、4、5单元的名称和旧版的第3、5、6、8单元的名称相同;新版的第3单元的名称是认识立体图形,与旧版教材相比单元名称更能体现单元的教学内容;新版的第6单元是复习与关联,这在旧版是第九单元的总复习。
新版的教材还有一个数学游戏的主题活动,作为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之前;旧版教材的第2单元位置、第7单元认识钟表、综合实践数学乐园以及第1单元准备课的内容,我们都看不到了。
通过对目录的对比发现,新版的一年级上册教材少了“准备课”、“位置”、“认识钟表”、“数学乐园”等几个内容,多了“数学游戏”这一个内容。根据对新课标的解读,这些内容都已经融合或安排到了其他的单元,如“准备课”和“位置”的部分内容已经整合到了“数学游戏”单元中,“数学乐园”则融合到了其他单元,体现新课标的整合和结构化的理念。“认识钟表”这一部分内容被移至一年级下册的主题活动中,这些变化体现了教育部对教材内容的持续更新和优化,旨在更好地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
数学游戏
主题活动1
第一单元“数学游戏”,这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第一个主题活动。这一主题活动没有明确教学内容,新课标中是这样描述的:
在学生的第1~2周安排“数学游戏分享”主题活动。学生通过介绍自己幼儿园生活中经历的数学活动,表达自己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收获,分享在幼儿园玩过的数学游戏,邀请同伴一起做这些数学游戏等,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生活,顺利开始小学数学的学习。
这个主题活动的教学要进行1~2周的安排,也就是这个主题活动要进行4至8课时的教学。这个“数学游戏”的主题活动,也有起到准备课的作用,因为它的目的是“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生活,顺利开始小学数学的学习”。
“数学游戏”单元分为三个场所的游戏:校园→操场→教室,活动范围在逐渐缩小,具体分为:“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在教室里玩一玩”和“学前准备”等五部分内容,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用小朋友感兴趣的形式开启小学的学习生活,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校园里找一找”的活动里面,教材呈现了校园的情境图,在这个图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在幼儿园时候建立的学习或者生活经验,找出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例如:教室的窗户形状;校园广场上人数,教学楼的层数等等。
教学方法参考:
让学生经历数学回答游戏“观察→提问→回答”的基本步骤。
第2页没有提示,找什么?怎样找?教师要心中有数找校园里的人(老师和同学),找校园里的物,(楼房、棋台、厕所、操场等建筑)。可以设计问题:你看到了几位老师?我们班几位同学去参观校园?校园里有几栋楼房?校园里有几个旗台?旗台上有几面旗?前面放着几盆花?
然后看教材第3页的文字提示:
①“国旗上有5颗星”,引导学生对数和数量感知。扩展问题:5颗星中有几颗大的,几颗小的?教室里有几个大窗户,几个小窗户?
②“教室窗户是长方形的”。引导学生感知图形的形状,在生活中找数学。扩展问题:教室的门牌是什么形状的?地砖是什么形状的?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③“教学楼有4层,我们班在第“2层”。引导学生认识位置。扩展问题:谁在队伍的前面?谁在队伍的后面?再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你还发现了什么?(9只鸟,8棵向日葵,2个台阶,1棵大树,9个小朋友。)
“在操场上玩一玩”的活动里面,教材呈现了三个学生的课后游戏:“桃花朵朵开”、“单双脚跳”、“网鱼”以及呈现了学生排队进教室的情境,在这些游戏中也呈现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例如“桃花朵朵开”中3人一组,有2人没法分组,这是连减或者说“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内容;“单双脚跳”则是按规律排列;“网鱼”则呈现了数量到数的抽象;排队进教室则体现了“比较多少”的知识。
教学方法参考:
游戏1:桃花朵朵开。训练想象力,增强对数和数量的认识。教师主持,学生执行。例如,老师说“开六朵”,一组小朋友用6只手拢成一个圆圈。教师不断换数字,反复玩。
游戏2:单双脚跳。运用肢体动作认识图形,分清单双数,完成游戏训练动作协调性,对图形和数量初步感知。
游戏3:大鱼网,“网住了4条鱼”。学生。学生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随机分组,还可以把鱼想象成兔子、飞鸟、树等其他的物体。
游戏4:比高矮。“我最高”“回教室了”,“多一个男生”。训练学生对身体高矮的认识,对物体位置的变动、数量和顺序的理解,对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
“在教室里认一认”的活动里面,教材呈现了四幅图,分别是排队进教室、认识教室环境、做自我介绍、认识新同学的情境。在这里,呈现了序数、数量、位置等与数学相关的内容。
教学参考方法:
①“一年级有6个班,我们是一(3)班”。分辨基数和序数,变化提问: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我们班是几班?一(1)班的数字1表示什么?隔壁班是几班?
②“我们的教室在这里”。介绍自己的教室,感知位置。扩展问题:我们的教室在教学楼的最西边,向东依次是,一(2)班、一(3)班。
③“教室的前面有国旗,黑板,后面有……”介绍教室里的物品,熟悉“某处有某物”的介绍方法,练习方位和数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室说一说:前面有图书角,头顶上有吊扇、电灯,中间有5排桌椅,后面有板报等。
④“左边是窗户,右边是……”引导学生分清左右方位,熟练掌握“某处有某物”的表述方法。扩展提问:左边还有什么?右边还有什么?
⑤向同学介绍自己。包括基本情况,(家里有几口人,在哪里上幼儿园,喜欢干什么等),自己和同学的相对位置: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综合熟悉方位。
“在教室里玩一玩”的活动里面,教材分别呈现了四个课堂活动情境,呈现了“左右的认识”、“位置、序数”、“比多少(一一对应”、“拼搭”、“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数学内容。体验图形拼组之妙,通过室内游戏,练习方位描述、一一对应、图形拼摆等知识。
教学方法参考:
①我说你做。一人说指令,一人做动作,找身体的部位,复习左右方位知识。
②正话反说。左右方位难度进阶,一人说举左手,另一人要由左想到右,再举起右手。
③听指挥做动作。若干同学排成一排,以其中一人为中心发指令,如“我左边第三人蹲下,我右边3个人蹲下”等,其他人做动作。
④抢凳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体验人数和椅子之间的多少关系。当椅子有空余,说明人数小于椅子数;当有人站着,说明人数大于椅子数。也可以抽象出数的大小进行比较,比如5把椅子多于四个人,就是5>4或4<5。
⑤搭积木。认识立体图形,学会拼组知识,同时熟练摆一摆的过程,体会图形的滚动与不能滚动的特性及搭建稳定的技巧,积累活动经验。
⑥拼图形。平面图形的拼组,运用数和数量知识,熟练掌握不同图形的名称、特点及拼成的图形等。
“学习准备”的活动里面,教材呈现的四幅图都是学生上课的情境,这些情境里面呈现了“认识时间”、“位置”等数学内容。这是一节“课堂礼仪”课,重点是对学生上数学课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的介绍。
教学方法参考:
①“每天8:30开始上课”,培养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②“认真听讲,举手发言用右手”。这是课堂常规训练,也可以教师自设课堂指令,让学生熟悉并执行,为下一阶段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③“书本放在左上角,笔袋放在……”课堂物品摆放,整理桌面,保证桌面整洁。教师可以向学生交代课堂上的行为、纪律和交流的日常规则。
以上5个板块,构成了“数学游戏”单元的全部内容,它们分属于数与代数、图形几何、统计、综合实践等不同领域的内容。渗透的思想有:爱国主义教育、分类、一一对应、比较、有序等。
主题活动不同于其他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学习生活的息息相关,同时数学课标中提出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的体现。至于“数学游戏”主题活动怎么实施?可以参看《课标(2022版)》的第45页主题活动的有关教学提示和127页例47的说明。
让学生经历游戏过程,用语言完整表达数学,培养生活数学的意识,发展核心素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幼小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