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解释书中几个术语以及案例。
水门事件:尼克松总统在竞选连任时,由其竞选委员会的成员戈登 利迪出主意,让10个共和党人,闯空门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设在水门大厦的办公室,安装窃听装置。这么愚蠢的行动,可想而知的失败。由此也导致尼克松辞职,十拿九稳的竞选连任失败。这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
段落障碍:
互惠式让步的开篇段落:用互惠原理使他人顺从,还有另一种方法。甚至比第一种方法更好用,比直接先给人恩惠再索取回报更微妙。第二段:举例童子军卖掉巧克力棒的案例。
收尾段落:责任感。让被使用“拒绝——后撤”一方感到,是他们让请求者的请求打了折扣,因此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负责,对最终达成的结果负责。从心理上,认为是他们,被害者自己促成了这笔交易。
满意感:因为是自己(受害者)促进的,自己参与了整场交易过程,自己感觉是在自己掌控之下,因此产生满意感。
联系一段小事:管理一群乌合之众,永远是众口难调的事。特别是在资源有限,资源紧张,要做到尽善尽美,人人都大致认同(先不说满意),绝非易事。
年终争取下一笔基金,开展活动。活动方案筹集,A说去唱K,B说不如吃一顿,C说去远足,D因为晋升落空,各种抵触小情绪,E说这周没空,下周才有空。总之,满足了A,无法满足B,满足了B,去哪里吃,仍然吵吵嚷嚷无法定夺。虽说可以领导独自一人拍板决定,众人跟随即可。但领导似乎也不希望落得自己一个独裁的骂名,以及资源有限,怎么调配都无法服众。而且落下自己中饱私囊的口实。
先用了对比原理,由众人提议几个方案,当然会出现,A不满意B的,B不满C的,D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最后抛出定夺方案,自然比之前给的ABC方案要好,如果一开始就给出最终方案,其实看来也只是平平无奇。经过一对比,最终方案似乎满足各色人的要求,当然除了最刺头的D。满足了E这周无法出行,满足了A要玩乐,B要吃喝,C要踏青。这个方案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最后成行,大家也会对自己承诺的事负起责任来。因为是自己促成了“这周无法出行,下周出行的”改变,而且自己也说服自己的选择没错。
最后筛选出有异心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