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二三四章)

1、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这是观课议课最为核心的追求。

(1)观课议课的人本目的。通过观课议课促进人的发展,包括课堂上的学生,授课教师和参与观课议课的教师。通过观课议课引导教师追求幸福的教育生活,着眼于培养教师的选择意识,发展教师的选择能力,激励老师在选择中创新和超越,这样有创造性的教师生活,是值得追求并可以为教师带来幸福的。

(2)观课议课的人性依据。观课议课需要理解和认同人的自尊需要以及理性思考与选择的权利。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便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在交流时需要站在别人当下的角度去感同身受,去理解别人、帮助别人,而不是不加思考地批评别人、否定别人。

(3)观课议课的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注重人的感受,强调人的参与体验,往往以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影响人,即所谓“以文化之”。人文方法的特点决定了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参与其中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人文方法以充分信任教师为基础。

2、观课议课:让我们“同在共行”。“同在”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一种立场选择;“共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成长和进步、变革与发展的价值追求。

(1)“同”是指需要同情与支持的立场和条件。观课议课教师的“同”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授课教师,将心比心地给予授课教师同情与支持;二是对专业发展 以及更理想教学的追求的“同”; 三是以学生为观察对象,以改善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的“同”。其实这三个同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2)“在”是指“身在”“心在”“思在”。不只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灵体验和感悟,用头脑思考和判断。

(3)“共”是指开放和理解的前行方式。彼此在开放中对话,在对话中理解,通过接受帮助和提供帮助共同前行。

(4)“行”以发展进步为目的追求。追求所有参与者不断的、持续的专业进步。

3、观课议课的文化样貌。即观课议课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1)人际“和”。参与者彼此友善,在关爱中共同成长。从目标、动机来看,“和”体现在观课议课的主要目标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判断,得出结论,而是让参与者思考和研究在未来教学实践中,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以追求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生活方式,实现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生活。从行为方式来看,“和”意味着对在场的他人理解、尊重和保护。

(2)求“不同”。观课议课的目标不是在不同意见和方法的“多”中求“一”,而是在现有课堂教学方法的“一”中探讨出“多”的可能性。“多”既为参与者的自由表达提供机会,同时也为参与者的自由创造留下空间,观课议课的效果取决于不同信息与经验碰撞出的讨论和反思。

(3)致力于“思”。通过观课议课,让教师得以在理性争辩中思考和获得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老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4)追求“诗”。我们需要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鼓励和支持创造,让教师的精神更加自由,让明天的生活在自由创造和超越中变得更加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预习了教学设计的专项二三四,我的整体感受是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提前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
    江畔桃圓阅读 151评论 0 1
  • 8月16日《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刘然芳08—16 今天开始阅读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之前从没有听到过...
    凤凰鸟阅读 145评论 0 0
  • 1.观课议课是以课程、课堂为载体的致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n2.观课议课关注全人(信念与积极性、思维与选择...
    锋华雪月阅读 189评论 0 0
  •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读书感悟 ---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 陈大伟教授在《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著作上篇第二节提出鲜明...
    乡村教育情阅读 257评论 0 1
  •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读书感悟 ---怎样有质量地议课 陈大伟教授在《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著作上篇第八节提出:观课...
    乡村教育情阅读 2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