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大家好,这节课我要讲的主题是品牌精神。为什么要讲品牌精神呢,因为做品牌不仅要有专业,而且还要有思想,更要有精神,只有这样品牌才能走的更远。我们常常说做企业或做品牌为做生意,说的多了大家就会习以为常,就像苹果掉到地上,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那么什么是做生意呢?其实生意这个词儿,可以理解为生的是意,这个意又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有意思,一个是有意义。品牌是鱼,社会是水,自然是更大的格局。品牌如果破坏了社会和自然的生态,那品牌自身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品牌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才会越来越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品牌生命和吸引力的组合分类
做品牌和做人都需要把握三力:吸引力(人)、影响力(地)和生命力(天)。如果拿吸引力和生命力进行组合,就会有四种情境(如图33-1所示):第①象限是吸引力小、生命力短;第②象限是吸引力小、生命力长;第③象限是吸引力大、生命力短;第④象限是吸引力大、生命力长。因此,品牌和人据此可以分为四类。品牌要想以有形的载体,比如企业这样一个组织,来讨论做到基业长青,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个事情。那么,不妨换一种思路,就是做精神,因为精神可以流传的更久远,而且还能庇护品牌的有形载体走的更远一些。
二、诸葛亮和司马懿间的比较
我想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那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比较。若是我问大家,诸葛亮和司马懿哪个更厉害一点呢?第一类人凭感觉,会认为诸葛亮胜于司马懿,因为诸葛亮智慧超群,到了“智绝”的地步,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也就是说诸葛亮的智慧已经超越了人所能达到的极限,可以与神仙比肩。这一点在《三国演义》的描述当中,多处体现诸葛亮智胜司马懿。比如说:第九十五回,诸葛亮设下空城计,弹琴吓退司马懿;第一百零一回,诸葛亮出陇妆神吓退司马懿,趁机收取陇上小麦;第一百零四回,死诸葛吓退生仲达等。由此可见,司马懿战术上好像不如诸葛亮,事事处于下风,少有胜绩。并且在电视、小说以及人们的渲染下,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形象被不断放大。所以,这么来看诸葛亮好像胜于司马懿。
第二类人靠分析。认为应该是司马懿胜于诸葛亮。一些专业的人士认为:从军事上来看,诸葛亮虽然在战术上胜于司马懿,但司马懿的损失并不大,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而且在战略上,诸葛亮生前也并未能够夺取汉中,也没有大的胜绩嘛。从年龄上来看,诸葛亮才活到53岁就去世了;而司马懿却活到72岁。从职位上来看,诸葛亮官至丞相和相父,而司马懿则杀掉曹爽,扶曹芳上位,官至丞相,之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司马昭称了皇帝以后,还追封司马懿为宣王,他的孙子司马炎称帝以后,还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从家族后代来看,诸葛亮只有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两个孙子;而司马懿呢,四个老婆,九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和孙女加起来有26个。从后代的地位来看,诸葛亮的后代当官最高就是将军或刺史,三代之后的均无记载;而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一统天下,成立了大晋朝。所以,从这些来看,司马懿似乎完胜于诸葛亮。
那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想请各位把时间的维度再放长一点,因为刚才两类人的比较是在诸葛亮和司马懿有限的生命范围之内做的比较。我想对他们死了以后到现在的情况再做一个对比。首先从给他们两人立的寺庙来看,后人为诸葛亮所修的武侯祠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规模较大的,百度百科显示有8座,分别是成都武侯祠,宝鸡岐山武侯祠,礼县武侯祠,保山武侯祠,重庆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南阳武侯祠,襄阳武侯祠。然而,后人给司马懿立碑建庙的似乎并不多见,有人说是因为司马懿给后代立了遗嘱,不坟、不树、不谒三个遗嘱。就是下葬之后,地面上不留痕迹,也不需要随葬品,后人也不需拜祭。司马懿为什么立了三不的遗嘱呢?因为他知道家族的权力是怎么来的,更害怕日后有人盗墓掘坟。
再从他们各自的后代来看,诸葛亮的后代,主要集聚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多人,大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的子孙。像浙江兰溪市下面有个诸葛八卦村,是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有很多游客去那里参观。大家看诸葛亮已经去世那么多年了,还能庇佑他的后代,真的非常厉害,他是靠什么来庇佑他的后代的呢?毫无疑问,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品牌精神,诸葛亮就是品牌,他的精神得以流传才能庇佑子孙,福荫后代。我们再来看司马懿,他的后代因为做了皇帝,后来发生了八王之乱,家族走向衰败和没落。八王之乱发生于西晋时期,它是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经历了十六个年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就是公元291年的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就是公元299年到光熙元年,就是公元306年,共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这八个人。当然,参与者还有其他人,主要是他们八个为主。这事儿完了之后,司马懿的后代为避免被迫害,很多人改名换姓,分散隐居,关于他后人的事情早已无据可查。司马懿的后代为何有如此结局呢?请大家思考。
再就是当我们去境内外各大学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去查找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相关文献时,意外的发现另外一个对比的史料。无论是报纸、期刊还是著作,以诸葛亮命名的且已经出版的作品的数量平均每年都是司马懿同类作品的5-6倍。就拿读秀数据库来说,以诸葛亮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我们发现每个学科,每年都有作品出版,而且六个学科大类平均有两千多本书,若用年限来算的话,每年平均有接近六百本。而当我们以司马懿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发现六个学科大类平均只有四百多本书,若用年限来算的话,每年平均只有一百多本书。诸葛亮和司马懿谁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更大一些呢?大家从图33-2中自己去思考。
三、江南三大名楼的比较
所以,品牌要做精神,因为精神能够超越肉体而存在,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把目标局限于生命范围之内,极少有人把目标定在生命范围之外。如何实现生命范围之外的目标的呢?就是靠精神。那么,这个精神对品牌而言,究竟该怎么做呢?除了向诸葛亮和司马懿学习之外,我再讲个故事。那就是江南三大名楼的比较。请问大家知不知道江南三大名楼是哪几个?一个是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一个是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一个是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那请问大家江南有那么多楼,为何这三个楼被称为三大名楼呢?因为它们有文化,当我们提及黄鹤楼时,大家会想起什么诗句呢?当我们提及滕王阁的时候,大家又会想起什么诗句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我们提及岳阳楼记的时候,大家又会想起什么诗句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诗有什么区别吗?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写精神的呢?显然,黄鹤楼和滕王阁的诗句是写景的,而岳阳楼是写精神的。那么,再往后走,哪个楼会走的更远呢?大家自己去想。楼是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无形的精神附在有形的楼上,共同往前走,这叫有无相生。
最后,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这个课我主要讲了品牌精神,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两种情况的比较,这两种情况主要指生命范围之内和生命范围之外;三种看法,一类凭感觉,认为诸葛亮胜于司马懿;一类靠分析,认为司马懿胜于诸葛亮;最后一个是生命范围之外的比较。第二个例子是江南三大名楼的比较,凸显文化和精神的生命力。希望对品牌精神有所启发。谢谢大家,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本文已申请数字内容存证证明,数据希哈值:9c87338a81884f45042413ccd22710cf22ae7b724be7e6b8cef3f721965a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