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老师不会挽救坏学生,是事实。这里面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坏”。应该是品质有问题的孩子,和人交往会让对方很不舒服,甚至很受伤的孩子,并不是单指学习差的。
老师对学习成绩差,但是用功的孩子是比较愿意帮助的,因为这部分孩子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虽然行动比较慢,但是能让老师看到希望。
那些“坏”学生就不一样了,有的是上课捣乱和老师作对,霸凌同学,扰乱课堂纪律,目无尊长……(当然沉溺于网络的孩子不能算坏,算是问题孩子。)这一类的孩子,他出现这些现象,其实是他长期缺爱的表现。只凭老师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管教好的。他的根源在家庭,家长长期忽略他的感受,不重视这些孩子,甚至打压他们,让这些孩子不受待见,内心没有被温暖过,才想要在学校里面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想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觉得自己酷酷的:你不敢顶撞老师吧?我就敢。他是寻求关注的。
对这类孩子,老师如果要想挽救,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他们需要首先做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对这一部分孩子引起充分的关注和给予充足的爱。但是可能这些孩子的家庭本来就有各种各样不好克服的难题,比如父母离异,或者跟着祖辈生活,或者留守儿童……父母本身还在痛苦中挣扎,给予孩子充足的爱不太现实。
作为老师,他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毕竟要领着大多数同学往前走,作为父母,老师也有自己的孩子要管,就导致他没有多余的精力关注这一个暂时落后的孩子。
因为要转化这一个所谓的“坏”孩子,需要很大的精力,付出很多的爱,这不是一般老师能做到的。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才能感化孩子,一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而且帮助
老师的工作重点一般是在中间层,即成绩不太好也不太差的。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态度只要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他们愿意学,只需老师管教一下,多一些点拨,很快就会出成绩。学习特别好的,他自学能力、自律能力特别强,学习方法有很好,老师没有必要给予太多的关注,而且他们会遇到问题主动找老师。而后面那些孩子,如果是愿意学的老师可能还会分出一些精力给他们,但是不愿意学成绩又差的孩子,老师也就不太愿意在他们身上花费过多的精力。
要想让自己的孩子不成为坏孩子,家长最好在家里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否则孩子会在其他地方用过分的动作寻求关注。我见过一个孩子,上课总是想回答问题,不管会不会,都是高高地举手,老师如果没有提问他,他就会举着手径直走到讲台上。家长听完老师的汇报,还觉得自己的孩子很积极,其实这个孩子是多么的缺少关注,在家里面父母是给他太少的关注,所以她才在学校有这样的反常表现。
每个孩子本质都是好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爱,要关注到孩子的表现,并且要说出来,给孩子积极正向的引导。
我们的事业做得再成功,孩子教育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也不管我们和其他成年人有再大的怨恨,也不能忽视对孩子成长的关注。
我们几个家长管一个孩子还可能管不好,但是如果指望一个老师去管几十个孩子,那更管不好,如果学校也管不好推向社会,那只能是限制孩子自由的机构了,那可真把这个孩子毁了。
自己的孩子自己付起责任,不要想着把责任往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