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小雨渐止阴
“哎~妈,告诉你哦,果然……,以后还是不问了!”
说这话的时候,娃从暮色中放学后,坐上小毛驴在喃喃自语,既是说给我听,也是给她自己心里下暗暗的指示。
我也猜到她说的是哪件事儿了。
“干嘛?今天焦焦(她们对英语老师的昵称)骂你了?”
“骂倒没有哦!只不过,我就怕她说,到底还是在全班说了,意思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还有人问。”
“她是不是用‘有的人啊'这样举例,说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
“嗯嗯!你咋知道呢?”娃拼命点头。
“没有,我瞎猜的!估计她也就是抓个典型,没有指名道姓,你也没有损失什么,反而会因此一辈子都记住了这个问,所以这样看,你不亏本的。是不是打算以后再也不问老师问题了?”
“哎呀!不敢了呀!以后还是问你,实在不行要不问度娘,免得要挨骂!”
事情变成这样,我心里也有些微微尴尬,因为昨晚娃有个学习点不太清楚,是我鼓励甚至怂恿她,私信问一下任课老师。
在她点出信息之前,还是很胆怯的。
她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天真无邪的小朋友,知道如果老师觉得问题太low,会让老师对她从此有了个差评印象;再者,老师与老师之间是有区别的,性格不同,不再似幼儿园小学那些曾经遇到的老师,多少还会有些耐心,言词也不会太刺激。
当然,我不是要培养一个玻璃心的孩子。对于老师可能作出的反应,我也预计到了,如果真的是上课讲过的点没有弄清,就算是我做任课老师,也会借机批评一下。人之常情,绝没有抱怨老师的想法。
我向来主张学习上的问题要主动暴露。家庭作业思考之后实在不会做的,那就空着,如果糊里糊涂凑对凑满,势必老师就以为这些点大家都掌握了,都没有疑问,就跳过去,从此都不会再解答了。
如果是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的,老师的批评,那就更对了。批评怕什么,那个知识点或者错误的思路、错误的学习态度,就会因为批评而被牢牢记住,甚至是记住了一辈子,批评好啊!
娃问我有没有被批评过,呵呵,怎么可能没有呐!
我是“学小渣”一枚,没有我死党那种刻苦专研题目的劲头,对于提问这种事,做得也不太多。但对学霸们那种,为了一条题目相互争得面红耳赤,有人甚至敢跟老师抬杠的记忆,尤新。
我被老师批评印象最深的一次,应该算某回月考后名次有所进步,老班前脚奖励了一本中学生作文,后脚就恨不得把书砸我头上。
原因就是因为,我在他英语课上,居然忍不住偷偷在看那本奖励的作文书,骄傲的尾巴原形毕露,老师当时也没有指名道姓,而是眼睛斜斜的看着我,嘴里说“有的人啊,有了点小进步,就尾巴翘上了天,掀翻(方言,嘚瑟的同义语)起来了,不晓得东南西北了!”
呵呵!倒不是记老师的仇,而是这件事的印象太深刻了。
一次批评算不了什么,要算,也算是一种额外的收获,而且可能会受益终身。
自己做学生的时候,遇到的大多数老师,还是愿意给咱们答疑解惑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时代能主动提问的脸皮越来越薄,要是真看不过去老师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发回善心找出个问题来问问也是可能的(捂脸),哈哈!
记得上高中文科班的时候,晚自习经常会有坐班老师,尴尬的转啊转,我们会找出历史、政治题目来问,搞得许多希望老师早点抬脚走人的同学,都有些怒目,你说你个文科死记硬背的题目,有啥可问的撒?
鼓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劲头,总比什么都不问好吧?
善问才是勤思的结果,记得前辈们说过,不光光是把该懂的弄懂,还要有“怀疑”精神,透过一丝疑惑,去发现并把握更确切的规律,才是学习的真谛吧。
至于问的方式,可以换换花样,当然不能依赖度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