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城市发展的方向,也对干部的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干部的现代化建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全面加强理论学习,夯实城市管理基础。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改造,而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政治工程。干部的现代化建设能力,首先体现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的深刻把握,要积极参与各类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同时,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城市更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始终坚持群众需求导向,注重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将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具象化。
全面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干事创业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升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考验着干部的专业素养。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15分钟生活圈”建设,干部需兼具政策解读能力与资源整合智慧。在处理充电桩安装、垃圾分类等民生难题时,既要当好“政策翻译官”,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读;又要成为“资源整合者”,联动物业、企业、社会组织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确保城市更新工作能够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全面加强数字赋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城市治理逻辑。从12345热线数据分析到智慧养老平台建设,从AI赋能城市治理到智能烟感报警器守护安全,数字技术为城市治理注入新动能,实现了从“经验治理”到“数据治理”的转变,提高了治理效率和科学性。 我们应主动拥抱“数字变革”,数字技术基础工具,通过“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创新治理模式,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城市工作拥有广阔的舞台,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嘱托,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转化为“让群众生活更美好”的生动实践。唯有以理论清醒把方向、以专业能力解难题、以数字创新提效能,方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征程中,交出经得起群众检验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