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
文|张爱敏
有专业,才有职业尊严。
有尊严,才有职业幸福。
这是假期里读名家名师之著作的最深感触。
一、教师缺乏专业形象
每每毕业季,面临选择,若考研失利,公务员未果,大众企业应聘失败,总能听到如此说法:
要不去当教师吧,虽然工资低,天天和孩子打交道,但毕竟有俩假期。
甚至包括高考报名,好像当教师都是下下策。
——为什么没有人说让她去当外科医生吧!让他去做特种兵吧!
无论身在高等院校,还是一般师范,一张证书就可以当老师,甚至非师范毕业依然可以做家教。特别是新教师入职,教不了数理化和英语,那就去教政史地或者语文吧。
踏上岗位,几乎没有人去关注你的课堂是否专业,更多的是关注你的教学成绩与名次。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专业与分数也并非全等,特别是面对基础教育。
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来,专业素养越来越被推崇,有专业水准的工作者越来越被推到了前台。
越来越多的人感同身受。
没有专业素养,就没有专业地位;没有专业能力,就没有专业报酬。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经常“扪心八问”:
我敢示范读课文吗?
我在某个场合能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吗?
在众人面前我能流畅表达做到谈吐优雅吗?
我写“下水文”并在班级朗读过吗?
我向杂志社投个稿吗?
我的板书规范吗?
我读过几部经典著作?
我手头上有几种教育期刊、几部教育教学专著?
自查,自省,自励,自奋,自警。
二、专业化的教师形象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当教师,一定要具有心灵的力量。
就像管建刚老师所言“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
教师这项职业,你若爱,请深爱;你若不爱,就请走开。
一个庸医也许只能害一个病人,但一个庸师会害一群又一群的孩子。
教师是一项富有情怀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踏上三尺讲台,走进那间叫做教室的时空,就要学会蹲下来,去倾听,去呵护。每一次沟通都一种富情意的关怀。和善而坚定,做一个有温度的仁慈的教育人!
教师应该是培养人、成就人的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榜样就是教育。唯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带出幸福的学生!教师具有文化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她的学生一定是热爱读书,举手投足尽显书香底蕴。因为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
我们做教师,就应该用诗书气滋养教师气!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践行中,做一个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老师!
三、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
作为教师,就应该历练自己的专业能力。
首先,具有教材解读能力,读了王荣生教授及其他名家一系列关于文本解读的著作,我写了一篇随笔《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并告诫自己,切忌:荒了自家的地种别人的田!
文本解读有边界:一是语文文本;二是语文学科边界;三是学生边界。
作为教师,要提升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善于倾听,智慧表达。读过《教师该怎么与学生说话》,我写了一篇随笔《老师,你会与学生说话吗》。
课堂是求知的殿堂,也是师生共享共育的时空,教师还要具备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巧妙化解课堂冲突的能力、试卷编制等能力。
课堂充满教育的情调,风趣幽默的教师,学生都喜欢。
四、永不停息的专业发展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一辈子当老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管建刚老师说,唯有静下心来做专业,把专业做到别人望尘莫及,然后,你将有拥有自己的人生和天下。
阅读,反思,写作,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吉祥三宝。
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要读出理念,读出思想,读出自己,这样,你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将是别人羡慕得想模仿和借鉴的方式方法。
帕斯卡说,做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成长=反思+实践。如果你想让老师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写作,是是记录,是倾诉,也是内省,更是升华。你的文字能走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可以是教育叙事、教学随笔、读书分享,亦或生活感悟、班级日志、教学案例、论文写作等。
既可以自己默默地坚持,也可以师生共写,亦或是团队取暖。
总之,每一条通往专业的道路上总是孤独相伴,寂寞为伍,唯有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彼岸,有诗,有远方,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