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话千家诗8:他一生只留下一首诗,却用最欢快的节奏唱出最深沉的情思,含着泪水歌唱,其词愈简其情愈深
先说人:
金昌绪,生卒年月不详,平生事迹不详,一生只留下了一首诗,就凭这首诗他就可以青史留名了,确实也只是把名留下来了,其他的就没人知道了。现在这首诗的冠名权是金昌绪似乎没有任何异议,但在《千家诗》早期的版本里这首诗的作者写的是盖嘉运,也就是说这一首诗让两个人青史留名,并且在《千家诗》早期版本里这是诗的题目也不是《春怨》而是《伊州歌》,整首诗确实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现在这首诗题目是《春怨》作者是金昌绪已成为定论,但是在以前是有争议的,也许这首诗的题目是《伊州歌》作者是盖嘉运,也许这首诗就是一个地方民歌。不管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这首诗都已最欢快的节奏表达了最深沉的情思,无疑是一篇艺术珍品。
再说诗:
春怨
唐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赶走树上的黄莺鸟,不让它在树枝上啼叫。黄莺鸟啼叫时会惊醒我的梦,使我无法梦到自己远赴辽西。
整首诗只有仅仅二十个字,却浅显流畅、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事实上在南朝乐府民歌里就有类似的作品如《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这首《读曲歌》和《春怨》在节奏上都是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在构思上都是以迁怒鸟鸣作为构思的枢纽,不同的是《春怨》是五言绝句而《读曲歌》是五言和七言混杂在一起,《春怨》布局紧凑,设问、回答、留白都恰到好处而《读曲歌》后面留白太多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春怨》处处设问而又处处回答,“打起黄莺儿”头一句就要打黄莺儿,一个“儿”字具有鲜明的人物性别特征,给人感觉打黄莺鸟的是一位女性,只有美女才会这样娇滴滴的说黄莺儿,但一个娇滴滴的美女为什么要打黄莺鸟?“莫教枝上啼”这句既回答了第一句的疑问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要打黄莺鸟因为不想让它在树枝上啼叫,可是为什么不想让黄莺鸟在树枝上啼叫呢,鸟儿在树枝上啼叫就像唱歌一样多好听呀。“啼时惊妾梦”这句话又是既回答了上句的设问又提出了新的设问,为什么不想让黄莺鸟在树上啼叫因为它啼叫的时候会惊醒我的美梦。一个“妾”字说出主人公的身份,只有结婚的女性才自称妾。黄莺鸟在树上啼叫说明已经是早晨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是孟浩然早晨听到的声音,诗中的女主却在早晨要赶走树上的鸟儿,不让鸟的叫声惊醒的她的梦。为什么天都大亮了女主还要继续睡觉做梦呢,莫非她是个大懒猪,她想做什么样的梦呢?“不得到辽西”最后一句说明了她想梦到辽西去,可是为什么她要梦到辽西去呢,却没有回答,但是从诗中读者就可以读到肯定是她的丈夫在辽西,她思念她的丈夫只能希望在梦里梦到自己去辽西见到自己的丈夫。就像《读曲歌》里写的“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她希望可以一直在梦里,所以她怨恨春天的鸟儿将她吵醒不能在梦到达辽西与她的丈夫相见。
《春怨》整首诗就像一首歌,虽名为春怨但是从词句中感觉不到怨恨倒像是一首欢快的歌,刻画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少妇在赶走树枝上的鸟。但细细品来就会感觉到越是欢快的节奏背后的情思越深沉,用词越简单其意越深远,这种思念说的越少表达的越多,整首诗如同一首欢快的歌,只不过唱歌的人眼里含着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