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宜家,人们常爱用“逛”,人头攒动的拥挤中,有年轻男女也有大妈。
即便离家再远,人们还是愿意走进这个巨大的蓝色建筑,花上好几个小时。或产生消费行为或消磨无聊的周末,最重要的,是它满足每个人离不开也瞥不下的内心对“家”的向往。
当地时间1月27日,“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在瑞典的家中安详离世,这大概是热搜榜关闭后错过“上榜”的第一个热门。
在国内外网友的悼念评论中,不同于乔布斯离世时的惋惜,人们更多的是感谢。能够改变多数人的生活,这无疑是伟大的。
人人买得起的设计
1943年,17岁的英瓦尔·坎普拉德用父亲给的奖励金创立了宜家IKEA,并终其一生致力“to create a better everyday life for the many people”,他用人人都买得起的设计,真正的改变了多数人的生活。
2013年宜家提出“民主设计”的理念,寻求美观(Form)、实用(Function)、优质(Quality)、可持续(Sustainability)和低价(Low Price)的完美结合。
在可组装家具、平板包装、民主设计等创新概念下,宜家不仅革新了世界范围内中产阶级的家庭设计,更通过让所有人都能买得起得体的设计,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代表。
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设计
事实上,“民主设计”一直以来都长期存在于宜家的产品设计中,在理念为先的时代趋势下,宜家没有曲高和寡,而是回归朴素,专注用户本身。
▲展览“IKEA x TOM DIXON x YOU”
1月13日,宜家在位于布鲁塞尔的Pop-Up展厅举办了主题为“IKEA x TOM DIXON x YOU”的展览——DELAKTIG GALLERY。主角是一款英国鬼才设计大师Tom Dixon为宜家设计的模块沙发“DELAKTIG”系列。
“DELAKTIG”一词取自瑞典语中“参与”的意思,宜家创意总监表示该套沙发除官方给出的97种组合可能之外,消费者还可以自由发挥。每个人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设计”。
设计师Dixon说 “DELAKTIG,也意味着一种挑战”。挑战墨守成规的创造方式,挑战家具的分发渠道,挑战人们对适应性的常规概念。在以极简北欧风席卷世界的同时,不断的颠覆传统成就了宜家“极简主义”的生命力。
人人消费得起的“艺术品”
“家”所象征的成熟与稳定看似与年轻一代相距甚远。因此,如何吸引年轻一代也成为宜家设计推新的考量之一。
为吸引年轻受众和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宜家联合一众艺术家,为静止的家具注入鲜活而自由的生命力。
▲克里斯特·斯派恩斯 x 宜家,预计今年5月推出
SPÄNST系列由宜家联合洛杉矶设计师克里斯特·斯派恩斯(SPÄNST)推出,遵循单色和极简设计,他从不同角度看待家居产品,以此吸引年轻一代的尝试。
▲凯迪·艾瑞 x 宜家
伦敦知名男装设计师凯迪·艾瑞(Katie Eary)以男性消费者为主设计了 GILTIG系列,他将时尚艺术融入家居,打造前卫个性的生活。这些印有猫咪、鱼眼的碗碟、桌布、抱枕像一场进行中的“疯狂晚餐”。
宜家通过大牌设计师的合作为多数人打造消费得起的“艺术品”,这一“平民设计”理念又再次印证艺术&生活之间的取用关系:艺术其实是物质之上承载的内心向往,就如同每个人平凡又不寻常的生命。
#艺术并非少数人的高歌,
而是如此深刻地契合着真实的生活#
以下作品来自国内行业指数排名第一的艺术品电商——艺网,公司持续挖掘优秀艺术家作品,依托强大投资后援与资深互联网运营,为每个人的平凡生活输送艺术之光。艺网App更以功能强大的“场景定制”贴心定制每个人的艺术空间。
#或隐忍#
瀛瀛 / Fantastic baby81
基于三角形创作画面将现实世界进行多维的解构,像抽象化了的真实场景,给清新自然的卧室带来视觉上的质感。
▼DISPLAY
#或静谧#
石开元 / 石与花
作品以色调的淡雅与空间上的冲突融入眼前的静谧雅居,绽放成每个人心中都不同的那一朵花,或独自绽放,或凌寒而开。
▲DISPLAY
将即时拍摄现实场景图片,
与心仪的艺术品进行搭配。
让你不用去宜家,也能实现艺术搭配
既直观实用,也非常有趣。
app展示
社会学家Tod Hartman说“宜家填补了糟糕的家庭状况与良好的生活品位之间的差距”。人们“逛”宜家的时候,更是在尝试对未来生活的各种期许。
想了解更多艺网艺术品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艺网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