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问题
我发现,学生们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更鲜明的表象以及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发生联系。
看着书,想着自己教学时,也碰到这样的问题。在公开课前,我给同学们渗透了几个词,结果,孩子们牢牢记住了这几个词,但并没有真正懂得词语的意思。在课堂上,孩子们总是用这几个词来回答问题,然而,并不对啊!
在课堂上,我们也常常会发现,孩子怎么就回答不出来,或者说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时候,老师们一定会有些许的失望和着急,要么是耐心地再引导,或是直接给出答案。应该极少有老师去思考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而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了:我们当老师的没有教儿童思考。
是的,我们把学生通往大自然——知识的源泉的门关起来了,他们所学所知都是在教室里,老师塞给他们的,是他们死记硬背得到的。
词语怎样成为思维的工具?思维又怎样反过来发展语言?苏霍姆林斯基带着孩子们去果园,孩子们眼睛里泛出喜悦的神情,可是他们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思,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
二、解决问题
于是,他开始一课接一课地把孩子们领到大自然中去,跟孩子们一道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差别。
他的桌子上不断出现各种新书:植物学、鸟类学、花卉学…他到河边、森林和果园中去,试着尽可能准确的表述它的形状,色彩,声音和动态。他又准备了一个习作本,专用于写短文。
我被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识和认真感动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他先提高自己的学识,看书实践,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提高做足了准备。
他开始把在大自然环境中上课叫做到生动思想的源头去旅游。他把自己写的小短文读给学生们听。与学生们交流思想,交换对周围世界即对大自然和人们的观感。孩子们也激动地表达着某些亲身感受的短文和小诗。
教师们对这种去活的思想源泉的游历产生了兴趣,他们自己也开始领孩子们进行这种游历和旅行。
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语言是我们最重要的教育工具,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他,大自然以及他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思维主要源泉是发展智力才能的主要学校。
记得有一次科学课——认识校园的植物,孩子们已经学习了草本植物、乔木、灌木等,当我把他们放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寻找学过的植物时,他们充满了活力。当他们发现和书本一样的植物,高兴得手舞足蹈。大自然是一部神奇的书,老师要带领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活的思想源泉,孩子们的语言、思维、情感才能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