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面对改革攻坚的深水区、民生诉求的升级期、治理能力的迭代期,年轻干部必须主动打破“躺平防御”的思维枷锁,摒弃“佛系”“摆烂”的消极心态,以“躬身入局”的奋斗姿态投身时代洪流。唯有在思想上破冰、在行动上突围、在精神上淬火,方能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破题”,在服务大局中实现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破除“躺平心态”,涵养“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为民初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的“躺平”表象背后,实为理想信念的弱化与群众观念的淡薄。破除“躺平心态”,需从思想源头发力,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要主动走出“文山会海”,让双脚沾满泥土、让耳朵贴近民声,在走村入户中感知群众冷暖,在田间地头里读懂基层期盼。既要善于用“显微镜”发现群众“急难愁盼”,又要敢于用“手术刀”破解民生堵点,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在解决“家长里短”中厚植为民情怀,在化解“鸡毛蒜皮”中锤炼公仆本色。
摒弃“防御思维”,锻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铁肩。“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痕迹主义”的过度留痕、“避责思维”的层层叠加,本质上是对使命担当的逃避。年轻干部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主动跳出“洗碗效应”的怪圈。要敢于接“烫手山芋”、啃“改革硬骨”,在乡村振兴一线勇闯“矛盾窝”,在改革攻坚前沿智破“娄山关”。既要破除“多干多错”的顾虑,在风险挑战前挺起脊梁;又要摒弃“按部就班”的惰性,在创新突破中勇当先锋。唯有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迎难而上,方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激活“入局动能”,淬炼“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攻坚本领。“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破除“躺平”困局,不仅需要精神觉醒,更依赖能力破茧。年轻干部要主动对标“七种能力”建设要求,既要在理论学习中“踱方步”,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又要在实践熔炉里“扎猛子”,全面提升调查研究、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实战能力。要跳出“事务主义”陷阱,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问题、用系统思维谋划工作、用创新方法破解难题。既要当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又要成为基层智慧的“第一线”提炼者,让“键盘能力”转化为“治理效能”,使“专业素养”对接“群众需求”,真正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