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我起得很早,坐地铁,来到久违的南京站乘动车去南通与冒和孩子碰面。
进入车站,我提着小包,轻松地走过检票口,从容不迫地找到我的车厢,优雅地放下小桌,安置好自己,看着窗外的风景。这个如今看来,普通平常不过的乘车过程,曾是我多年前难以想象的场景。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乘火车有一种潜在的恐惧和压力。记得在我上大学第一次乘火车走出小乡村,那个时候没有网络,家里电话也就普及五六年的光景,父亲一辈子也没坐过几次火车。在开学前,父亲为究竟该从信阳还是驻马店坐车到常州(那个时候,常州在我的印象里,就是地理课地图上江南那片的一个小点,隐约感觉那里有水和船,翘起的屋顶,像课本上鲁迅小说里的场景那样),咨询了好几个我们当地颇见世面的朋友,大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且颇有见地。最终,我们慎重地选择了如今看来最远的一条线,从驻马店上车,绕道郑州转车,再去常州。纵然如此,那个时候的我依然是兴奋异常,为出远门,为上大学,更为自己似乎一片灿烂光明的未来。到了郑州,我们只买到了站票。上车后发现实在太挤了,正好车厢广播说还有剩余卧铺可以补票。父亲说,我们补卧铺吧。问过价格,我建议,我们就补一张吧,我们一起坐一夜,有个座位就行。卧铺车厢人少多了,我们终于可以有个坐的地方。可是没多久就晚上11点了,乘务员查房就把父亲赶出去了,因为一张卧铺票只能有一个人。临走时,父亲安慰我,他就在紧挨卧铺车厢的门呆着,时间一到他就进来找我。就这样,父亲挤在玻璃门站了一夜。那个时候,父亲因去工地干活脚上被钢钉扎伤还没完全好。天还没亮,常州就到了,我们还险些坐过了站。这就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夹杂着兴奋,紧张,未知,恐惧和窘迫。
后来关于坐火车的记忆,更多的是寒暑假买票的艰难。买票几乎是开学前最痛苦的一件大事,一旦办妥,全家舒心。往往要起得很早坐车提前到县里,在那个小小的屋子外排队。夏天还好,冬天冷死了,我妈陪着我,往往要排到下午,能买到站票,就满足了,如果能买到座位,那简直天降大运。
如果说,买票的事尚有父母帮我操心,那坐火车就是我一个人的战斗了。特别是春节后开学,往往赶上民工潮,车站里年富力强的男人女人,大包小包,有的还挑着扁担棍子,他们手里攥着票,眼睛盯着检票处。到了检票的时候,人们像潮水一样往出口处涌,有的人直接跳到座位上往队伍前面扎。这个时候,通常会有穿绿色军装的人手持警棍维持秩序。有一次,我的箱子在入口处被疯涌的人流挤着,我拼命抓着把手以免被人流带走,眼看箱子已经变形将要散架。有一个绿军装的战士怒吼一声,用警棍挡住了人潮,放我一个人过去。我记不得他的面孔,只记得向他感激地说了好几声谢谢!在上学的那些年,坐火车的记忆真的是相当的恐怖,这导致我一进火车站就莫名的紧张,内心已经开启进入备战状态!曾经,能够拿着轻松的小包,优雅从容地乘车,欣赏窗外的美景,是我梦寐以求的场景。
毕业以后,留在江苏,和冒也经常乘火车来往于南京和南通之间,那个梦想的场景全都实现了,而且车厢环境好很多,乘车伴随爱情更多是甜蜜的回忆。后来又乘坐高铁去其他地方,也更加体会到了乘车过程中的体面,尊严和文明!
现在,偶尔回老家,乘火车依然不轻松,但早已不再是生与死的搏斗与较量了。尤其是有了互联网电子购票,一切更加方便快捷。我不禁感慨,时代的发展真的很快,也就是不到十年的光景,一切恍如隔世!但关于乘火车的那些记忆,那些人,事,和经历,已经融入记忆深处,难以抹去,我只希望世界能越来越好,所有的人都能过得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