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睛明晓梦
养足精气神是为了修炼,而不是享乐和表演。
太极拳首先应明中定之力。领头,虚裆,顺脊柱。
头颈竖直,肩轴灵活,锁骨平正。尤其要注意颈椎的提纲领契的作用和感觉。感觉撑筋拔骨,筋如细韧,极细但是极富弹性。
骨关节与韧带螺旋拧翻,胯骨沉坠坐住,命门撑开,肚脐放松,似以胎息,后背要整,前柔后刚。
肩要活,膝要坚,有些人练拳的时候膝盖喜欢晃动,这个和膝盖超过脚尖一样是致伤的。
前胸要虚,后背要圆,肩甲带动肱骨。沉肩平锁骨,肘要撑也要裹,总之要有相反相成的力,使腋下留有余地夹得住馒头。
裆部也是一样,要开要圆,像一个拱桥一样。很多人站桩站不出功力来,因为不明白撑裆开胯是怎么回事。你找一个有弹力的塑腹带绑在膝盖上,然后按站桩的姿势去站,把膝盖撑开,然后胯骨前面也有感觉开阔了,感觉臀肌也在颤抖那就对了。
头脑要静,感觉要细,不要胡思乱想,意识关照自身关节百骸,或者默念拳诀,不使意识散乱。不是一心多用,而是一心多观。
身体太累或者睡眠不足都容易影响练功情绪,首先站桩就站不住,应该先休息好,把阴养足,因为阳从阴来。精气神不足的时候不要硬逼着自己练功,但是也不因为这个故意懈怠,养足精神是为了修炼,不是为了享受。
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练功不是给人看的,应该找清净无人打扰的地方,不要表演,不要让人看到。凡有人的地方,你就开始心不静,开始演戏,在意自己的形象和表演是不是能打高分,这都是障碍。而且别人的能量场也会打扰到你。
功夫深了之后,当然又不一样了,时时处处都可以练拳,但表现的形态肯定不是拳的形态。比如吃饭、娱乐都是行拳的状态,或把拳的哲理融入到生活中。走路按照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撑筋拔骨、老神在在去走,所以时时刻刻都可以称之为练拳了。
尤其注意感觉的培养,松、柔、灵、活,全身都要松开,不光是胯骨和腰劲,肋骨和肩膀也是要大大的松开。这样练出来的就是沉劲,而不是僵劲和硬劲。有些人打拳看起来有使不完的力气,生龙活虎,或者表现得神气活现、娇柔做作,这都是不合太极拳的理法的。好的太极拳劲展示的是一个人的功力和修养:老练、谦卑、低调、朴实无华、气象万千又非常内敛,看起来沉滞无力但又灵动精妙,松静中蕴含着力量,总之是一个充满了反差值的太极体。你看一个人如果有这样的修养,会这样说话的人,那谁都不敢招惹他,大家看一眼就知道这个人具有杀伤力,或者他把这种气质隐藏起来被人试探的时候,你还是碰不到他的软肋。那如果太极拳能能达到这种境界,他的拳就会富有杀伤力——一种松静空虚到极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