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难忘的2020年,迎来了牛气冲天的2021年。元月2日晚,课改中国行公益宣讲第31期,也迎来了一位大咖——张祖庆老师。他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统编教材作文编排序列与教学建议》。
张老师的讲座重点是“单元习作教学序列与建议”,讲座分四个方面进行。
一、通读教材,把握序列
小学生写作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按二分法分为虚构性写作和非虚构写作。虚构性写作也就是想象作文,共11次,让学生从简单的想象到复杂的想象。老师要认真分析自己所教教材习作的要求,定位准确,要与全册习作一脉相承。非虚构写作包括包括写人、记事、状物、写景、应用文、交际性习作等方面,我们要对其序列进行整理。张老师指出了“应用文教学”的重要性,指出如何让应用文不是仅仅学完一遍就结束了,而是在学习、生活中不断使用。他以“城乡异地通信写作”为案例,进行了详细讲解。A.寻找结对班级B.确定通讯规则C.持续跟进通信D.笔友见面活动。异地通信写作菜单,有老师规定的素材,还有自选内容。规定的素材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我;我们班的那些明星人物;老师众生相;一本非读不可的书;欢迎到我家乡来。“笔友见面”好处多多,可以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增进双方友谊、缓解考试压力和沟通亲子情感。接着进行“创意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应用文,有: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方案;邀请涵;会议通知;会议记录;活动须知;协议书;演讲稿;互留赠言;通讯报道;建议书……在小学六年级毕业时制作毕业纪念册,回忆那些人,那些事,制作成长纪录片,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应用文写作,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产生,有明确的读者对象,有鲜明的文体特点。作文,是曾经精彩活着的证明。儿童写作,为童年存档。
二、聚集目标,前后联系
张老师以“观察作文”为例,对全册教材的序列进行了整理,让我们关注每册教材提出的不同要求,各年级之间的螺旋上升,注意前勾后连,系统地进行写作。
三、创设语境,激发动机
以“我有一个想法”为例,张老师感觉对三年级学生有难度,就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播放一段学生放学路上与汽车拥堵的视频,让学生谈想法。让学生从“看到什么现象”“我有什么想法”两方面完整地说清楚,让人明白。再拓展到学校、班级、家庭等,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这样通过创设不同的语境,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动机。
四、建构支架,精准训练
张老师提出对写作进行创意开发,比如写观察日记,老师提供建构支架:调查作文、做记录、查阅资料、写文章等。经常使用的写作支架有范文支架、微课支架、问题支架、导图支架。四年级上册习作《我与 过一天》,像这种“穿越故事”,张老师也进行了创意开发,做到12字“有中生有,有去有回,真真假真”。给学生列举一些名著中是怎样实现穿越的,要找到穿越通道。还要注意人物特点,故事场景要“真”,要保持原来特点。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把假想故事编得“以假乱真”。穿越故事除了穿越到虚拟世界外,还可以穿越到我们真实的世界,也可以都穿越到完全陌生的世界。最后又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的心儿怦怦跳》为例,教师提供微课支架帮助学生明白怎样把感受写清楚。
张祖庆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习作教学不是单篇的教学,而是一个梯度有序列的教学。我们必须对全册教材进行梳理,理清各册的习作要求、不同文体的习作要求、同一个主题的习作要求,只有对作文编排的序列有了清晰的把握,心中才有目标和方向。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各册习作之间的前勾后连,训练的重点和能力的提升点。在对教材深入挖掘的同时,可以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找准切入点,让写作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写作本来源于生活,而写作的最终目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正如张祖庆老师所说“作文是曾经精彩活着的证明”。我想奔着这样的目的,学生一定不再惧怕写作,而会乐于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