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老师们说的“无我”、“忘我”很难做到,觉得是做什么事都不考虑自己,只为别人,完全利他,觉得只有圣人或者开悟后的人才能做到。
今天读了周老师的《无条件的快乐》一文,突然觉得其实也很简单,做任何事情,只要完全专注于当下,就是“无我”,就是“忘我”,这种状态下,就能无条件的快乐。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是完全专注地活在当下,就是无条件的快乐,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心流。
心流(英语: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多样性。
这么说来,我觉得小孩最容易活在当下,产生心流。他们不管是搭积木,还是读绘本,还是画画,还是跟小朋友做游戏,都是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完全忘我的状态。
所以他们的快乐就是无条件的快乐。为什么小孩的精力充沛,疯玩一天也不知道累呢?就是因为他们活在当下,不管做什么,都是快乐的,忘我的。
而作为大人,我们的大脑时刻都被各种念头、各种事务所占据,很少能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工作的时候想着娱乐,玩的时候又想着这没干那没干呢,甚至吃饭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是各种想法。
总之,我们整天被无数的杂乱念头带着跑东跑西,很难专注于当下。这样内耗的结果只能是做事效率低下,总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干,还特别累。
那么,怎样才能完全专注地做事呢?答案有二:一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二是去修行。
普通人只有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才会完全专注,完全忘我,才不觉得累,因为这是无条件的快乐。
运动、音乐、瑜伽、冥想、阅读、写作、禅修、打坐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可以使我们专注于当下的法门。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爱好,安住于当下,找到心流的感觉。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找到热爱的事情。就算是有,也不可能不工作而花大量时间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运动使你产生多巴胺,使你进入心流,使你快乐,你不可能一天到晚都运动吧!
所以要想最大程度地获得无条件的快乐,最究竟的还是去修行。因为对于修行之人来讲,是没有分别心的,没有所谓的爱好,不会说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做什么都行,做什么都能专注,做什么都能产生心流。
该吃饭的时候,专注于吃饭;该工作的时候,专注于工作;该睡觉的时候,专注于睡觉。一次只做一件事,专心地去做,忘我地去做,这就是修行,这就是无条件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