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诗和远方的呐喊,让深陷疲惫生活的人们点燃了狂热的向往。
似乎,每一个渴望逃离的当下,都装满了疲惫、不堪、苟且……
为什么,在人们的眼中,一切的美好都在远方,总是看不到当下生活里的诗意?
朱自清在作品《春》中,给了我们一个温柔的回答。
春天是温柔的,它褪去了世间的寒意,慢慢地化解了残酷和伤痛。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摘自朱自清《春》
这正是我们祖国山河当下的模样,在经历了一场疫情的寒冬后,春天的脚步在盼望中悄然而至,万物复苏,山长水阔。所有的恐惧、焦灼、痛苦都在这片人间暖意里渐渐消容。痛苦终将结束,春天也终于到来。以温柔地方式,漫过世间,也爬上了人们的心头。
一次季节的交替,亦是一次生命的洗礼。在漫长而煎熬的寒冬里,许多人的生活画上了休止符,短暂地告别了朝九晚五和其他一些社会活动,也有了足够的思考空间。久居家中,我们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真正的幸福……
有亲人相伴,就是幸福,细水流年也可以充满乐趣和诗意;
健康是一份责任,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感恩;
热爱当下,懂得珍惜,努力奋斗,才能让生命沸腾;
向阳而生,没有什么不可跨越的困境;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春天充满了希望,它坚强地冲破冰层,在生命的裂痕中萌发盎然生机。
疫情的阴霾渐渐散去,饱经洗礼的世间在春天里长满了温柔的诗意。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摘自朱自清《春》
2020年的春天,裹挟着无数人美好的期待,充满了独特的吸引力。当我们走出家门,绿草在黑土里冒头,柔软的春风拂过脸颊,才深刻地体会到朱自清散文中《春》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作家文采斐然的笔墨,更是摇曳在春风里的真实生活。
在经历了重重残酷的考验之后,生命总会找到它的蓬勃之路。踏过灾难,直面生活,在生命的伤口上也长出希望,这是春天给我们最大的馈赠。
见于文字,长于生活,当我们切身地体会了文人笔墨中的意境,以阅读者的角度,赋予了文字灵魂,才真正地完成了一个读者的使命。
春天唤醒了诗意,它灵动地挂满枝头,渲染大地,提醒着人们珍视生活的点滴。
2020年,我们热爱的、向往的春天,终于挂上了枝头。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摘自朱自清《春》
表达自我,获得共鸣,是写作者的使命。朱自清经历了与我们不同的春天,却传达给我们最美的春意,它温柔、热情、灿烂、充满芬芳……它像跃动的音符,跳跃在人们的眼前和心中。
每一年的春天,都如约而至,可我们并是每一年都认真地欣赏过它的美丽。人们忙于生活,日复一日地奔波,为了生活富足,衣食无忧,财富自由……越来越多的人在精彩丰富的世界里,迷失了生活,迷失了自我。
人们常常怀念小时候穷苦生活里的浓浓年味,怀念追风筝摘野花的春天,怀念一件小事就能笑得前仰后合的光阴……物质丰富的年代,幸福感却寡淡了。这并不是时代之殇,而是迷失在生活中的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敬畏之心。
面对挫折,要多一些钝感,面对生活,要多一些敏锐。
疫情给一些人划下了重重的伤痕,也给一些人敲响了警钟。我们可以向往远方,追逐美好,却不该抛却当下生活里的温柔诗意。
高压的生活节奏孕育了焦灼的生活状态,而远方的向往,永远无法调和当下的疲惫。不妨走入春天里,品一品久违的春意。它裹挟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残酷的冰封里觉醒,以温柔地方式为你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短视频、鸡汤文像快餐一样刺激着人们的“味蕾”。散文静处于时光之中,沉淀着丰厚的文化魅力,初读时味道清淡,慢品后却是余韵悠长,在心中缱绻片片芬芳,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干涸的生命。朱自清在《春》中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幅生趣盎然的春日美景,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感知,以及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当你深深地扎根生活,热爱眼前土壤,才能在当下的生活里诗意地栖居。
因为,心中有温度的人,才能看得见当下的美好。那青草芬芳、飞雪落花、晨曦晚霞……都能裹挟着独特的美丽,点染生活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