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课的主题是“故事思维”。以下是我听完课后的总结:
为什么要讲故事?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都很喜欢听故事,尽管那时候老师和父母讲给我们的故事的结尾总有一些说教性的东西,但我们仍然会缠着他们讲。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渐渐习惯于“直来直去”,而忽视了故事的重要性。我们已不屑于用故事来讲述那些看似浅显易懂的道理。况且,讲故事多浪费时间啊。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在这个信息愈加碎片化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用手机接受信息,用微信与人交流,在朋友圈看新闻,用网络热门词汇表达自己。人人都变得浮躁而难以静下心来阅读长文。作为写作者的我们,要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具有吸引力而使别人愿意停留阅读呢?单凭干巴巴的说教或是平淡无奇的叙述吗?恐怕很难。试问我们自身,都难以对这样的文章提起兴趣。如果你的文章中有一些生动有趣而又能引起读者思考的故事,那效果一定会更好。看看简书首页那些“豹纹”吧,除了干货,就是故事。
在《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这本书中,作者如此写到:
科技带来了信息大爆炸,我们现在需要有意识地讲这些信息转换成大脑容易接受的形式来理解:故事。我们的大脑通过故事来帮助思考,我发现,人们只要学会精心构思一个故事,并且将其分享出来,能让听者和读者都颇有感触的话,各种情形下的沟通都会有所改善。故事能够让人际交流信息更丰富,会形成巨大的动力,让我们产生共同的感受。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很讨厌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或是唐僧式的唠叨(想想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妈妈的唠叨吧),若将这些道理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呢?一个精彩的故事需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出乎意料的转折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而其所能产生的影响力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因为它是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情感,而非以理性的力量去说服。这也是前面所提到过的“写作五行分布图”之一的“情欲”,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当然,重视故事,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逻辑思维。讲故事只是一种手段,它是客观事实的一个补充,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借着故事所蕴含的情感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以引导读者接受你的观点,甚至改变他们的行为(如很多软文让你不知不觉就购买了他们的产品)。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明白了故事在文章中的重要性,那我们就要试着讲好一个故事。那么,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就我个人而言,好故事的标准不在于语言有多优美、文笔有多棒,更不在于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有多深刻,而在于故事所包含的感情,那些能打动人心的、有感情的故事才是好故事。这是作为读者的标准。那么,作为一个创作故事的人,你就必须写出能打动读者、撩拨读者感情的故事。在故事中,真情实感远比优美文笔重要。
田宝老师在课上讲了几点,总结如下:
①情感胜于说理。在讲故事时要充满感情,仅陈述故事的事实,不要过度说理,也不要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而应注重与读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②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为大多数人发声。以大多数普通人的角度来讲故事,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毕竟权威和精英人士是这个社会的少数人。同时,故事要符合逻辑,尽量以真实故事为基础进行改编,这样自己写起来不会太过生搬硬套,读者读起来也不会觉得有违常识。
③让故事就是故事。从小到大,我们读过无数个结尾讲一大堆人生道理的故事,无论那个故事有多精彩,到最后看到说理部分都会让人倒胃口。所以,我们在写故事时,切忌说服、批判、指责等等一切带有判断对错的语言。我们只需要认真写好每一个故事,读者自会从中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
如何寻找故事素材?
在课程最后,田宝老师还讲解了关于如何寻找故事素材的方法:
①套用经典模板:很多热门文章中的故事都是有一定的模板的,当我们把故事的枝蔓情节砍掉而只留下主干后就会发现,其实这些故事的核心是大同小异的。对年轻的读者来说,常见的模板一是“英雄之旅”,也可以称之为“草根逆袭”,多讲述原本社会地位很低下的主人公通过个人的努力经历重重波折后最终逆袭的故事,强调前后对比;一是“青春迷茫”,这个与前一个类似,但更强调过程中的寻觅和波折。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首页热门文章中的故事提炼出更多故事模板,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②寻找结果:任何一件事,只要做了,就会有结果,成功了总结经验,失败了则吸取教训。这“结果”,可以是自身经历痛苦或危机后得出的反思总结,也可以是观看别人的经历后得出的经验教训。
③有意识地收集故事,形成自己的素材库:从小到大,我们听说过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故事,不同地方的大人所讲的“睡前故事”都不尽一样,不知你现在还记得多少?还有那些春节回家听父母和长辈所讲的左邻右舍的八卦、同学朋友聚会所讲的“某个朋友”的故事,若你有意识地收集记录,这些都能成为你的素材,而且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④讲讲“我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在读一个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主体的故事时,很容易将自己代入进去。如果你不知道讲什么故事,那就从讲自己的故事开始。你是谁?你有什么特别的经历能够打动陌生人?这种“亲身经历”的真实感比任何故事都具有亲切感,更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⑤尝试预想未来:这“未来”指的是以我们当前的现实为基础,可以感知、想象的未来,尤其是在描述自己的梦想时。用讲故事的方式预想未来能够让我们的梦想更加实在、可触摸,所投入的感情也更加真实,读者自然会被打动。
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去练习。没有谁天生就会讲故事,明白了故事的套路,剩下的就是练习了。
还等什么呢?从现在开始,每天构思一个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