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尝试之后,还是没能找回原来的账号,只能用现在的新号来记录了。其实搜到了那个账号,只不过我把所有文章都设置成了私密文章。哭笑不得,于是这个号的文章就不再设置私密了。
其实那个账号里的文章并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承载着我多年前开始的随记,我喜欢闲暇之时翻看一下,其中有几篇是我颇为得意的作品,也曾得意的向身边朋友展示,得到了不错的回馈,但我明白自己不会靠这个成为知乎、公众号的大V,只想用来“孤芳自赏”。
去年到如今度过一段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光,一度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在不断的质问自己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其实到最终也没想出什么结果,于是也不了了之了,我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放过自己。
于是这个问题转变为“我如何活着”再后来发现哪怕我想不出什么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日子也会一天天过去,这就是我活着的样子。至于是不是我想要的样子,不重要了,因为我清楚就算我明白我想要的生活,我也过不上,不如及时降低自己的希望。
求学期间我采用各种方式拼命的想要增长自己的见识,以至于每个阶段都有自己思想得到提升的满足感,但是实际生活却并没有什么改变,不过徒增了许多痛苦。最近一年来明显感到自己开始丢失了急迫感。它真实,它对我有用,以至于我现在失去了判断力,只是被琐事裹挟着,身不由己的前进。“琐事养我们、也要我们的命”
之前写文章喜欢长句子,在一句话里面塞满形容词和状语,总以为这样会显得是真的在写文章,不然与口述有何区别。后来偶然看到张佳玮的一篇文章中说,如果一篇文章以大量短句组成,不仅读起来像流水般涓涓,也更显功夫。才体会到这种状态。
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听歌,我本来想写听音乐的,但是音乐似乎是个更为专业?庞大的学科。听周杰伦、听艾薇儿、泰勒、比伯、韩语歌、说唱、电音。甚至睡前只有耳机塞在耳朵里才能安稳的入睡,现在却没有那种被压的喘不过来气的时候塞上耳机像是在输氧一样的感觉。
以前喜欢看电影、第一个阶段是11年家里买了电脑之后,每次回家总要看些早就听过的优秀电影;第二个阶段是大学时期开始寻找个别类型的电影,最近算是第三个阶段吧,开始寻找小众口碑电影,以自己喜欢的影人为中心。倒也不会写影评之类的。只不过遇到觉得有趣的电影,会反复回味,不断回想。
有一阵子接触Kpop,一度很喜欢这个类型,想来以前都是极为鄙视唾弃的。后来甚至想要掌握一些舞蹈,单纯觉得很帅而已。
至于实实在在的做点什么,我一般是不会的,
我什么都懂点,有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