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喜欢阅读的人,我也知道有些文章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但是我就是读不懂,所以也就没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就这样,我错过了一场不错的旅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目前读过最多遍的书是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第一次读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特别平静,内心感到无比安心。那段时间自己生活也是有条不紊,效率很高。后来在读完后我还担心自己会不会太依赖这本书而没有学会自己行走,但我发现自己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好的书籍不仅授人以鱼,也会无形中授人以渔。我的生活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无比安详。后来时间久了,我又陷入沼泽里,想再次找回当初的感觉和状态,于是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我很庆幸它让我回到了自己期待的渴望的生活里——每天都精神饱满,充实幸福。但这次好像没那么简单,它向我发起质疑:没有未来,当下还有什么意义?既然不为未来,当下何不选择让自己更加轻松和愉悦的方式度过,比如我为何要压抑自己想要刷视频,想躺平,想出去玩......的欲望,还是选择做那些让自己感到很不轻松,看起来好像会让自己在未来更好的事情,比如工作,赶稿子,记单词.....,这不就是互相矛盾吗?答案是长久的沉默,我感到很痛苦,原来只是欺骗我,我还以为是来拯救我的,最后还是一场空。但我不能因为事情的“真相”就从此一蹶不振吧,我还是要继续生活。于是我贪图它带给我的片刻宁静,选择继续一边阅读利用它带给我的力量给自己的生活加油,一边也怀疑自己境界不够,悟性不深,对这本书的认识太肤浅,不能如此着急扔掉它。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后面确实证实了我只是悟到了皮毛。活在当下,并不是只沉醉当下片刻的欢愉,更重要的是攫取当下的力量。后来,反反复复多次拿起放下,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味道。这本书成了我陷入泥潭时的绳索,拉我出境,再后来,这本书成了我的枕边书,它像是我的老朋友,但每次都会给我介绍新朋友。
对自己喜欢的书,在一遍遍反复阅读中,我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产生了敬畏。以前自己总是自得自满:书嘛,读一遍就好了,抓住一些就足够了,何必反复阅读,浪费时间。但在我反复阅读自己爱不释手的书籍的过程中,我发现每次阅读自己都有新的发现和思考,这种领悟在一次次地深入,一遍遍地打破自己原先的认知和自认为不错的解读水平,在每一次的刷新中,不是重复带来的枯燥,是全新的恰似初相识的惊喜。
这给我一个很大的鼓励,对那些很高深的文字进行探索的勇气逐步增长。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起初不懂没关系;如果你真的想深刻学习某方面的内容,起初不感兴趣也没关系,不要难过,不要退缩,只要是你想做的,就开始吧,做着做着就入门了,走着走着就摸着门道了。就像我阅读一样,读着读着有些话说出来我也惊讶这些话是自己说的,然后再说着说着我会发现更惊喜,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惊喜之外更多的是沉默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