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很期待的暑假,总觉得会有很长时间 ,够我悠哉悠哉的干好多事情。可是真的好快,再有一周就要结束假期了,赶紧把书再看一看。
接着看的是给教师的36条建议这本书,看到了“减少刻意教育”这一段。
越是刻意准备的课程,特别是提前让学生参与准备的课程,越得不好到学生的认可,兴趣度也不高。
从《重庆晚报》上看到一张场面壮观的照片,大操场上,成百上千的人排得整整齐齐,横看竖看斜看都宛如大型体操是在表演;仔细看,是孩子正给家长洗脚——母亲(或父亲)坐着,脚伸进盆里妈孩子蹲着,双手正搓着一双成人的脚。这是最近几年比较时兴的一种“教育方式”,准确地说,是培养“孝心”是的方式。在有的学校,校方还要求学生给父母洗脚时必须跪着。看到这样的照片,我很自然想到几个问题。
第一,类似活动的组织者—也就是教育者在家里是否给父母洗脚?尽管我没有对此做过详尽的调查,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目前在中国(国外我估计也差不多)子女能够给父母洗脚的“孝行”并不普遍。所以现在当老师的—包括笔者本人—给父母洗脚的也不多。自己没做到的,偏要孩子做到,这是什么“教育”?
第二,就算组织者本人每天都回家给父母洗脚,于是想把这种美德推而广之,然而是不是有了这么一次声势浩大的“洗脚秀”,孩子们从此每天都会给爸爸妈妈洗脚了?教育不会这么简单吧?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训练,而训练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儿。那么,为了让孩子们跟爸妈养成洗脚的习惯,是不是学校还要经常的“训练”呢?
第三、这些中小学生的爸爸妈妈们,大多四十岁上下,都是中年人,有的小学生的爸爸妈妈也不过三十来岁,还只能算年轻人呢!这些身强力壮的人儒要孩子给自己洗脚吗?当然,如果爸爸妈妈身惠重病甚至身体残疾,的确需要儿女帮着洗脚,那另当别论。可对绝大多数健康的父母而言,你好意思把脚伸岀去让孩子给你洗吗?你不觉得别扭吗?
第四,孩子今天在学校操场上给父母洗脚了,但他回家给自己洗袜子吗?洗内裤吗?他毎天早晨起来收拾自己的床铺和房间吗?他每次吃了饭都洗碗吗?在家扫地吗?周末帮着妈妈做饭吗?如果这一切都做不到,只是按老师的“规定作业”回家天天给父母洗脚,又有多大意义呢?
我觉得还是让学生从一些体验中,感受到道理,发字内心的表达。比如,我们用过的,学生当老师,体验,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不容易。这种角色互换也可以用在家庭中,学生有了感激,一定会比老师要求学生回家说,感谢家长的话,自然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