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杜甫故里
夏海芹
清明,春雨如约而至。拜谒杜甫,于时于景最合适不过。
原想着小长假人们或踏青或扫墓,杜甫故里定是独自冷清。我们悄悄地去,静静地回,了一桩心事即可。不成想这一路竟是惊喜不断感动不绝。
路上,我问孩子们,“唐朝诗人那么多,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诗圣?”,上高中的外甥说:“应该是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欣赏杜甫的诗,后来的几百年里才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吧。”,我揺摇头,“不对!你说的是陶渊明。杜甫被尊为诗圣是因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身份再低微处境再艰难也没有影响他兼济天下的志向,这是圣人才具有的境界,所以被尊为诗圣的。”说话间,杜甫故里就到了。
雨下的越发缠绵,远望杜甫故里置身朦胧烟雨中。先到售票处买票,当我们把身份证学生证老年证统统拿出来的时候,售票处的工作人员微笑着说:“今天不用买票,都进去吧!”这一句,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因为所走山水虽不多,却从未听闻不让买票的景点。可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考虑到我们一行十五人,只带了六把伞,随口又问一句:“请问哪里有卖伞的?”,女孩的笑意更深了:“不用买伞,可以用我们的伞,免费!”看着我们一脸惊愕,女孩解释道:“每把伞交50元押金,押金写在登记本上,出来后,伞交还,押金还是你们的。”天底下的景区,哪里会有这样贴心周到的安排?半信半疑中,我们交了250元的押金,手里多出了5把崭新的红叶伞。
雨势虽未减,内心却温暖起来。踏进杜甫故里,迎面看到的是巨大的杜甫雕像。峨冠长袍,手握书卷,目光深沉,面色凝重,让人不由得敛起言笑,心生敬仰。大家纷纷留影纪念,我们家男神从不喜照相,这次竟破天荒的连照三次,他是怕别人拍不出他满脸的敬意。
再往前走,大路两旁的旗子在风雨中飘扬,黄底红字写的都是杜甫的诗句,一句一句地读,不由得你不沉迷、不潸然。
继续往里走,从杜甫出生窑到七岁咏凤凰再到姑母舍子救侄,仿佛看到他幼时备受呵护少时才华出众。感叹本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志,怎奈命运多舛国破家亡,最终竟是“老病有孤舟”的孤苦境。生逢乱世穷困本平常,杜甫的不平常在于穷困处不是顾影自怜,而是为黎民苍生疾呼,在他瘦弱的身躯里住着一个大我,超越苦痛超越渺小,烛照千年。
杜甫故里除了在旗子上飘扬他的诗,更在庭院里镌刻他的文。“三吏”“三别”黄底黑字刻在室内的墙壁上,熠熠发光。多媒体循环播放着诗文的诵读,游人纷纷驻足聆听,沉浸在杜甫的沉郁顿挫中。
四月在杜甫故里处别有一番韵味。一弯小径,左边植梨树,右边种桃树,梨花似雪白桃花像霞红,人在小径上赏杏赏桃赏春风,恍惚从唐立到了今,不知身在何处。
灰墙红瓦老树,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绿草嫩柳大山,新春的生机无处不再。这诗情画意的设计,是杜甫故里无声的浸润吧!
“雨脚如麻未断绝”之际,忽然听得如泣如诉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诵读,字正腔圆,掷地有声。循声而去,原来杜甫故里举行“南北皆春意 花重巩义城 郑在读诗”主题诗会。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的主持人、郑大的教授纷纷上台吟诵杜甫的诗。让人感动的是,虽然风雨交加,但所有朗诵者均是正装上台不拿雨具,我想这也是为了表达一缕哀思一份敬重吧!一时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们收起伞,伫立雨中,欢喜却在心底蔓延。
即将告别返程,隔桥赫然望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巨幅诗句。我想,还是多让孩子们读一些古诗吧!这样他们长大无论身在何方,唐朝的月汉时的关总会流淌在血液里,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