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家庭作业与“家长作业”
1
“家庭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老师要求学生在家里面独立完成的作业,所以应该与家长没有关系。如果家庭作业必须在家长的参与下才能完成,那不是干脆叫“家长作业”好了吗,直接给家长布置作业不是更方便吗?
记得半个多世纪前,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有家庭作业。一般都是放学前,老师把要叫学生们做的家庭作业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就把它抄在作业簿子里,回家就自觉完成。这些作业全部是学生们自己独立完成的,与家长没有任何关系。再说那时的家长,大多数没有文化,一般父母是很少来过问,也从来不会来检查的。但是学生们自觉和认真的态度并不比现在的孩子差。
学生的家庭作业都是第二天“早自习”时,同学们把作业交给组长,由组长交给班长,然后再交给老师。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某某同学没有做家庭作业,或者没有全部完成的情况。
为什么那时的孩子会特别听话,特别自觉呢?一方面,那时的作业一般都很少,根本不需要像现在的孩子那样,经常把作业做到深更半夜。另一方面,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有关。还有就是孩子们也有从众心理,大多数的人都自觉了,你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自觉起来了。还有,就是老师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也是学生们坚持不变的学习态度,慢慢地养成了他们自觉的学习习惯。
家庭作业的主要作用是,巩固和加强孩子们在课堂里所学的东西,弥补上课时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的部分知识。家庭作业还能考验孩子们自觉、自理的水平,培养他们自控、自律的能力。家庭作业作为课堂作业的巩固和补充,能了解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家庭作业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这不仅仅是学到多少东西,掌握多少知识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培养一种学习态度的问题。所以老师和家长都不能忽略孩子们对于家庭作业的态度。
不管任何时期,任何形势或任何运动期间,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一直都是有的。家庭作业的作用和形式,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改变。但是由于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很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自然也改变了很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同时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这就叫与时俱进。
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同步发展,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发展得脱离了轨道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就拿孩子们的家庭作业来说,随着信息和网络的发展,改革一下学生家庭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也未尝不可,但把家庭作业“发展”成了“家长作业”就不是太好了。
如果有少量的作业需要父母协助来完成,那也是情有可原,无可厚非的。但是大部分的家庭作业,都必须由父母参与才能完成的话,这与布置家庭作业的本意就背道而驰了。其后果是,使孩子们产生了一种没有父母参与就完不成作业的依赖感,父母们有一种被孩子的作业所“绑架”的被迫感。毕竟孩子的父母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可能把每天的时间都与孩子的作业“捆绑”在一起。
尽管有些家庭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照顾孩子,但也不是他们每个人都有条件和能力,来帮助孩子一起去完成家庭作业的。“家庭作业”本是与“学校里的作业”相对而言的。就是老师要求学生在家庭里面完成的作业,是课堂作业的延续。但不是必须由家长参与才能完成的作业。把家庭作业转化为“家长作业”,这实际上是老师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目前的现状是某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连自己有多少作业,是什么作业都不知道。因为他们的作业都是老师通过QQ群,或者是微信里的年级群,直接发给学生家长的。那么,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就不可能独自去完成作业。目前,这种情况已是普遍现象,所以,早已不会有人会为此感到大惊小怪了。
孩子的家庭作业和家长一起完成,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某些作业硬性地把家长和孩子们捆绑在一起了。如制作明信片,制作商品标签等。这些不仅孩子们不可能独立制作,甚至有些孩子连看都没有看到过。即使是完全由父母代劳,父母们制作起来也有相当的难度,更何况是一个刚上学不久的孩子呢?再说这种制作本身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某些需要“强制”家长一起完成的作业,从另一方面讲,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削弱了孩子独立思考,独自完成作业的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弊大于利的。
让家长给孩子听写、背课文、批改作业,这些虽然不应该由家长来完成的作业,但这些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也没有一个家长会不给予配合的。但是叫家长在网上找孩子的“安全教育知识”、参观多少家博物馆等等的作业,是有点强人所难的。因为家庭作业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让学生掌握和巩固正在学和已学过的知识。像安全教育知识和参加博物馆这样的课程是不应该由家长来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