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8年4月17日,我正式入职。
5月9日,我租下了人生第一套房子。(哦,还是要诚实:是一间房啦!)
不到四十平的房子,中间的玻璃门将长长的房间隔成了一室一厅,再往里,是阳台和卫生间。空荡荡的房子,不带任何家电家具。
有人说,在大城市里打拼,找房,租房,其实是城市在逼你自我审视。这是一个丧和燃、落差和满足、现实的残酷和幻想的温柔都被放大的时刻。尽管处在感受能力还算敏锐的学生时代,(哈?我还只是个孩纸呀!)我也不打算继续做过多的解读,将眼下的痛苦抑或幸福进行夸张和放大,而是想着:如何让眼前的房子更像家,让自己更像自己。
毕竟,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于是,抵挡不住内心的跃(chun)跃(chun)欲(yu)试(dong),开启了出租房装修、改造之路。
(二)
装修第一步:买买买。必买清单TOP前三:床、热水器、空调。闲鱼,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互联网+时代,年轻人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处置或购买闲置二手物品。由于上班的缘故,便和图书馆钉子户的老高简单交代了买床事宜——老高负责海选,最终决定权在我。(没错,大权在握!)闲鱼上,看中了几款,综合质量、价格、距离等因素考虑,最后锁定位于民治地铁站附近的卖家。
第二天下班后,前往卖家住处。老高微信上和我说卖家是一个女孩子,但当我从地铁站出来,电话联系卖家询问具体地址时,接听电话的却是一名男子,告知我床位于xx号仓。有木有搞错?仓库?推理小说中黑暗仓库里上演的离奇故事瞬间浮现眼前......不禁头皮发麻,泛起阵阵鸡皮疙瘩。
打车到xx花园后,从地下停车库进入,置身于光线渐弱的室内,感受到了明显的寒意,先是呼吸加促,狭窄而阴暗的地下室,就像许久不被人开启的抽屉,从身体四面八方扑鼻而来的混沌空气,令人窒息。
乘坐电梯,到达20层。独自前往,内心疑虑重重,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万一闯入传销窝点怎么办?万一遇到色狼怎么办???进入电梯前,和老高打了电话,告诉他我目前的现状,在微信上给他发定位和照片,并叮嘱他,我从电梯出来之后随即进入卖家住处,五分钟之内打我电话,如果未接通就马上报警。
敲门后,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出来迎我。眼睛快速扫描四周,这是一个集办公和住处于一体的公寓,办公区域摆放了几台电脑,室内堆放着很多已打包好的快件,年轻的小伙子们均在忙着手上的工作,似乎无暇顾及我这个陌生人的闯入。由房间内618的打折狂欢广告和黑板上的数据推测,他们大概是一个电商团队。眼下的事实告诉我,他们不像坏人。
卖家,应该是他们当中的boss,长得很像导师的儿子方丁哥,这让我放松许多。说来奇怪,有时候,人会因为相似的长相、神情举止等而对某人顿生厌恶或心生好感。比如,我的朋友a曾因为班上一男生b长得很像她讨厌的男生c,起初便对b厌恶起来。(相当冤枉啊!)类似地,女孩子们会在某些场合与男生聊天时听到,“你长得很像我前女友”。在我看来,高手肯定不说这话。若是搭讪/主动追求,何不直接夸人?搭上个前女友,是要证明你爱过、对过去自我的自恋,还是仍在乎那个过去了的初恋,陷入深情而痛苦的回忆中无法自拔呢?哎,哪怕“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倘若过去已无法挽回,而眼下就是你要寻找的意中人,你的过去与她无关,她要的是蓬勃而欢喜的明天呀!
似乎扯远了......
询问了具体价格,我开始了生涩的砍价:“老板,能否便宜一些,您看,我大老远地赶过来一趟很不容易,请货车师傅过来搬运还要额外花钱......”
“哦,之前其实是我老婆在跟你谈......”
啊?瞬间真相大白!为什么不早说,害我脑补了一出戏!!!
老板很大方地,加50块钱把阳台上的茶几也一起打包卖给了我,共700块,我欣然接受。由于是1米8的大床,加上床垫,我在货拉拉上叫了一辆中货车(4.2*1.8*1.8米),便坐下来等候。
小伙子们在帮我拆着床,搬到了电梯口的位置。我憋着一股劲儿试图掂量了木板的重量,实木床,真的很沉......货拉拉平台上,搬运费是不含运输费的,需要跟司机另议。我内心琢磨着,我是否需要师傅上楼搬运,小伙子们会愿意帮我把东西搬下去吗?为了节省开支,我还是主动提出:“诶,师傅让我把东西搬到地下车库出口的路边等候,我想麻烦你们和我一起抬下去,可以不?”
“没问题!”卖家很绅士地回应了我,两个小伙子也二话不说,就开始忙着帮我把拆卸下来的木板搬运下去——先从楼上搬到地下车库,再从车库搬到出口,搬运并不轻松。虽为女子,遇强则强,我不能呆呆地候在原地,也帮忙拿些小块儿,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后面,一路道着感谢。搬到路边时,两个男生和我一起,等候货车师傅的到来,帮忙搬运上车。环顾附近,并未找到卖水的地方,这让我过意不去。俩人大概是典型的理科男,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白白瘦瘦的,略腼腆,话不多,在我最后道谢挥手说再见时,也只是点头笑了笑。
(三)
货拉拉上接单的师傅是重庆人,上车便和我聊了起来。师傅说,他原来一万多的床在二手市场只卖了几百块。“哎,原先住着150平四房二厅的大房子,后来把房子出租出去了,自己另外租了小的房子。”
我开始认真打量起眼前这个看上去老实憨厚的货车师傅。
“我们一家三口,住着那么大的房子,打扫起来太麻烦。”
“哦,这样子。”真是甜蜜的负担......
从聊天中得知,师傅女儿才十岁,在香港念小学,每天香港-深圳来回接送。孩子在香港出生,取得香港户籍。当初从孕期检查到孩子生下,期间花费将近20万。说起缘由,“当时只想着孩子具有香港户籍的话,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出国学习也更方便。”
“幼儿园时,花销最大,一个月一万多,孩子小姨在香港有房子,也有个照应。”
..................................................................................................................................................................................................................................................................................................................................................................................................................................................................
“我一次都没去过香港。”
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对于一个自己小孩在香港出生乃至上学多年的家长而言,竟然一次也未曾到过香港。
“香港啊,我觉得没什么好玩的,我到现在都没办港澳通行证。”
随着聊天的深入,我大胆地猜测了师傅早年的身份:“师傅,您之前是军人?”
“是啊,我之前是边防兵,最初在东北那边,后来跟着团长又去了云南。”
我内心分析,这大概是一个军人退役之后开货车赚钱养家糊口的故事:退役后,来到深圳,娶妻生子,买房正好赶上近十年来的几次暴涨,买了房换了大笔现金,供孩子在香港读书。这种选择未必是最好的,但却代表了大陆大部分人对香港一个资本主义窗口的认知,我们无需怀疑,师傅拼命赚钱供娃念书里饱含着的对下一代的朴素期盼。抬头看着车窗外,灯火闪烁,十字路口,红灯已经转换成绿灯,车流不息。短短的几分钟内,我陷入沉思。
形形色色的人活在这座移民城市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目的地,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买房,等着翻倍从而获得纸面的财富和内心的安稳仍然是他们最为信赖的理财方式。然而,世界瞬息万变,未来无限可能,没人敢保证这种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仍然有效。知识始终是最为宝贵的财富,提升自我才是最大的投资,当然,资本仍将扮演着重要角色。放眼未来20年吧,当中国的老年人数量比整个美国人口还多的时候,房子还能让人心安么?其实呀,人都是短视的,除非人杰,很少人可以完全摆脱眼前的诱惑、放弃对当下财富的追求,这充分体现在每一次房价暴涨时挤在售楼处的拥挤人流中。曾想过,当发展走到尽头时,就是目前香港的状态,即使你年薪百万,也不过是李嘉诚们的佃户。我相信,我们不会是这样。
(四)
车子驶入大院内,瑞哥早已拿着安装的工具在楼下等候,德洺也下来帮我一起搬上楼——六楼,无电梯!
瑞哥,了解一下:瑞哥,酷爱户外运动,最近几周,帮别人(均为女生,恩,我猜的)搬了三次家,老好了!最重要的是,瑞哥,一个笑起来超像姚明的男生,单身!)
拖完地,将近十点,体力已接近透支,闭上眼睛,静静躺在床上,白天的一幕幕浮现于脑海中:找到合适床源时的兴奋,一个人去看床时的恐慌,搬运时短暂的焦头烂额等。想起前几天朋友y的朋友圈状态:
两年前的某个晚上,y前男友隔着电话和y大吵了一架,也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他心情极度烦躁,受不了博士的生活了,而当时y还不能理解他。后来在男生状态里看到,那天半夜男生在实验室打翻了一个装着某种化学物质的瓶子,从凌晨2点一直捡到3:30,捡着捡着人就崩溃了。捡完后把两张木凳子拼在一起,一直躺到了早上6点,又起来开始继续做实验。朋友y最近常常两天睡眠相加不足9小时,当天结束了一门6小时的闭卷考试,回来立马又开始了下一门课的复习。做着做着人就崩溃了,越做越烦躁,越看越想撕书。y说,这种经历不常有,但这就好像是走到了悬崖边,稍微再给一点力,人就可能坠落。大概真的是要亲身经历一遍别人的生活,才知道他当时的崩溃是真,眼泪也是真的......
老高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备考德福,拟写研究计划那阵子,常常熬到半夜两三点入睡,我也没有给过他多少的鼓励,只是告诉他:出国读博,是你一直以来坚持的事,我支持你。喜欢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想来心里有些愧疚。和冬阳师兄聊起,师兄说在国外时,他因做不出来翻译,曾经深夜痛哭过。并鼓励我,“你在外面也要照顾自己,小高不在身边,也要坚强。”那一瞬间,整个人恍惚变得特别脆弱而又坚强。
(五)
晚上的群聊依旧热闹,热闹得彼此就像一家人。
突然觉得很幸福,很感恩。有老高,有朋友,有很好的团队,身边都是温暖而可爱的人。
越发觉得,深圳是一座特别的城市,喜欢他的人蜂拥而至,有的如愿得宠,有的伤痕累累,可不管怎样,爱他的人依旧不减反增,年轻人在这里有梦想,大多数人都愿意努力奋斗。我喜欢这里,这里气候温暖,这里有趣热情,这里井井有条,这里包容一切......
临睡前,给卖家发去了照片,再次谢谢他,也让他代我谢谢那两个小伙子。
幸福很简单。一张床,一部电影;一首歌,一杯茶;三五朋友,一壶酒,足矣。
晚安,深圳的夜。
刘亚萍
2018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