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是人命关天的事

注重孩子的心理抚养,给孩子一个今后不杀你的理由。这是李玫瑾教授与人论及父母对子女陪伴、养育的重要性时,说的一句玩笑话。这句话虽是玩笑,却很深刻;说明了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抚养,是关乎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的大事。《心理抚养》封面的几行话言之谆谆——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李玫瑾教授是我国著名犯罪心理学家,不仅做研究搞教学、帮助警方破案、做犯罪人的心理疏导,还参加访谈类节目、办讲座,做了许多大众科普的活动。李教授的“多重身份”,让她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真实案例;这让《心理抚养》与其他育儿书的角度有着天然的不同,非常有启发性。全书横向的从儿童、家长、家庭、社会层面展开讨论,也纵向的在时间维度着眼,探讨人生各个阶段的特点。

    《心理抚养》有非常多的案件、案例,有些是当年轰动全国的大案,或“搜索指数前十”的热点事件。当时作为看客是只闻其事,不知所以,本书对这些案例也做了深层、独特的解读。

    本书围绕对孩子的情感、心理、性格培养展开,指出性格培养决定人的命运,家长要特别重视家庭对孩子早年的心理抚养和心理发展,要认识到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和规律,对孩子养之以情感,教之以方圆。有几个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父母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学前的家庭养育是人生的起点。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一个完整的、功能健全的家庭,对孩子童年时期的养育和心理抚养,影响孩子的一生。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也说过,“人生就像彗星一样,头部密集,尾部散漫,最集中的头部是人类的童年时期,童年经历决定人的一生。”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都能在孩子家长身上找到。孩子的认知方式、行为习惯都是来自于家长。想起尹烨博士在《圆桌派》上谈到同类话题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家长都做不到的事,却常常要求孩子去做。家长应该把对孩子的要求反诸求己。

    书里有个“不言而教”的例子很有意思。有位家长平日里工作很忙,并没给过孩子什么特殊教育,但孩子却在各方面发展得很均衡,他自己不明所以。其实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律有修养的父母,让孩子耳濡目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比什么都有力量,是最有效率的教育方式。家长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只有父母自己改变,孩子才会改变。

二、心理发展可观察且有迹可循

    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的生理基础,相当于心理硬件;而早年的养育相当于给心理安装软件系统。

    遗传基因是印记,父母行为是印随。李教授举了个例子,她的女学生要去相亲,却不知道如何考察相亲对象。李教授给她支招,就问相亲对象俩问题。“家里老人还好吗?你父母关系挺好的吧?”家里有长寿老人说明很多方面(意外离世的情况除外)的问题,比如基因是否良好、饮食起居是否健康、子女是否孝顺等等。而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洽,家庭氛围是否温暖,也与相亲对象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大概会知道一个人是什么样子。

    人的心理发展是有迹可循、阶梯式发展的,可分为,依恋期(0-12岁),青春期(12-18岁),成年阶段(18-n岁)。在发展中最重要的是四项内容,情感、性格、能力和自我。本书提出,0-3岁情感抚养,3-6岁性格教养,6-18岁能力培养,18-n岁自我修养。

    人成年后,心理风格成型,基本不会变。网上报道有些为老不尊的人,他们不是突然变坏,而是早就有心理缺陷。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连贯的,每个阶段是递进的,人不会突然变坏或者变好。其中依恋期最关键,这个阶段是养育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幼儿可塑性最强;有许多性格有问题的人是在生命初期被亏待过。

    做父母也需跟着孩子一起成长,以正确的态度和策略应对各个阶段孩子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从依恋寻求独立,父母要淡定冷静,智慧应对。对成年后的子女要学会放手,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而非亲自帮他解决问题。

    书中提到了2002年的清华大学高材生硫酸泼熊事件,这件事当时引发了公愤,笔者印象也很深。李教授和肇事者交流后才发现,刘某某并非是发泄情绪、报复社会或者恶作剧,他只是想做个实验;因为他童年听到的关于熊的故事和书中读到的信息不符,便幼稚的想验证一下笨狗熊到底笨不笨,既然硫酸味道非常大,嗅觉灵敏的熊会不会躲。肇事者根本没意识到这件事产生的后果,因家庭原因,他在童年时常被关在窗户被钉起来的房间里,成长过程中与社会接触极少,成绩虽好,经历却似白纸。得知其中原委,让人唏嘘。

三、没有情感养不出人性,没有规矩画不成方圆

      你问雨为什么滋养万物生长,却也湿透他的衣裳?心理养育要恩威并施,雨露雷霆俱是天恩。

      一方面,要以父母的情感去养育孩子的情感。

    人际关系有个概念叫情感账户,无论亲情友情,都得定时存款,光取不存,情感银行早晚破产。要在养育的过程中,母亲无可代替,父亲也不可缺席,每一次与孩子的相处、每一次亲亲抱抱举高高都很重要,家长要多多攒下与孩子间的心理资本。

    另一方面,该“狠心”的事要坚决,立规矩的点要趁早。

    书里举了一个郭德纲教育郭麒麟的例子,老郭说“在家里把儿子骂够了,到外面就没人骂他了。”这几年大林子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待人接物上也广受好评。《增广贤文》里有一句“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北野武在《北野武的小酒馆》也表达过类似的教育观,他说父母应成为子女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大抵如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如何管孩子的一些具体方法。比如延迟满足、诱惑训练等。但不管是爱还是惩,都要用心、有理的去做。关键是父母要自己先行动起来,把对孩子的要求,反诸求己。

    读毕此书让我去思考一些教育孩子的价值观问题。家庭养育和学校教育的侧重点应不同,作为家长,除了让孩子吃好睡好、增加锻炼,更应该注重孩子心理养育的问题,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好性格。用心观察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意义、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世界和社会、珍惜与孩子共处的时光。

    《你好,李焕英》那句让观众共鸣、泪目的台词——“我未来的女儿,健康、快乐就行了”——是父母对子女的初心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