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香子老师的分享。
今天早上巧宜老师连麦的时候谈论到“想法与需要”。我感觉自己在非暴力沟通书上的哪里有看到过,因此下午特意去翻阅了一下就想法与需要总结如下:
参考书目是第二章第一点的内容:道德评判。
想法是人类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表达方式,甚至是我们无意识的张口就会说出来的。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主观倾向,如果别人做的事情不符合我们的想法,我们就会习惯性地做出主观的评价。
书本的例子如: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有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们更在乎细节,那么他就是粗心大意。
诸如此类的想法(评论)仅仅是基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经验的一种猜想,是非常片面的。以这样子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用主观评价来回应主观评价,主观评价就会升级,这样子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烈,整个沟通过程就会失去控制。
而本书的作者卢森堡博士主要想传递的理念就是不要去评论。他认为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略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需要:这是卢森堡博士给我们开辟的另一种更加友好的沟通方式,就是本书所倡导的沟通方式。
明确自己的需要,通过倾听明确对方的需要。
如果人们倾向于围绕人的需要来考虑问题,作者认为这样社会的暴力现象将会减少。双方的沟通更加的顺畅。
应用方面:听了香子老师的分享对我感触特别的大,比如我儿子经常会问我:妈妈,你觉得我现在帅不帅?
我一般就会脱口而出:帅,帅呆了。(很明显忽略了他的感受和需求)。
他就会反驳:哪里帅,你看都没有认真看。昨天妹妹把我的脸抓伤了。
这就明显忽略了他的感受和需求的沟通方式,会引起他的不愉快,不想继续跟我交流一下的原因。
结合本书我应该做出的正确的回应是:听起来你对现在的自己不太满意?(让他继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香子老师提到践行清单,这应该是我做的最不好的方面。我几乎都现在没有做过什么践行清单。也不太明确什么是践行清单,有空在找香子老师好好请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