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孩子们用诗,用画,留住了诗带来的美丽,我的孩子们非常羡慕,画的梅比他们画的好看多了,眼神中透出一种羡慕的目光,我想不用我多说,孩子们知道下次该怎么去做了。今天的晨读是李利敏老师带给我们的是苏轼的《菩萨蛮·回文 》,随着李老师甜甜的声音走进诗的世界。
菩萨蛮·回文 (宋)苏轼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释题: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
这首诗的意思是山南的江水浅处红梅开出小花,浅红色小朵梅花,开放在江南山岭上。红梅探看我倚靠着稀疏的篱笆,红梅从篱笆的缝里朝我望着。南极老人星行将到来,老人星到时,就是进入暮年时。离别时我们叮嘱要珍惜余年,红梅枯谢了,我们会依恋别离时的情谊。
上片,以拟人的手法,写梅与人传情,赞美了梅一样高洁的人格。“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开头两句用回环句式特写了细弱的“小梅”开在很不显眼的“江南”黄州这块土地上,苏轼借以自喻贬谪的孤芳生活。“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突出了细弱的梅花与贬谪的苏轼同是苦命根,如坐篱牢,只能通过篱缝传话慰藉,借以显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独立性格。上片,既描写了景物梅的形象,又体现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苏轼的情感体验,引起我们的共鸣。
下片,从时空变化的角度,苏轼叮嘱赵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珍重自己,爱惜余年。“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反复进言,以“老人”点明双方生存的时间,以“行人”点明双方生存的空间。时空交错,造成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苍凉感。“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苏轼仍以梅的品格自喻,点明了该词“红梅赠别”的主旨:虽是暮春的残枝梅,仍傲立于自然间,但应珍惜。说不定来年一到,“春风吹又生”,新枝发新芽了,暗示着苏轼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愿。
与其他咏梅词一样,该词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残梅的枯凉景象与词中“行人”的孤独身影融合无间。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别离”的环境与气氛,寄寓着岭南的残梅和黄州的残梅,终有一天,会焕发出新枝而青春永驻的情意来。
刚一接触这首诗,我觉得回文诗,有点不顺口,有点难理解,担心,恐怕效果不好。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朗朗上口,如果再有两分钟,没问题会背的。理解诗意,重点在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体会诗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们延续了上节课的状态,会读了,读懂了,感悟了,会背了,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感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体会是,先让孩子们了解诗的意思(重点是主播老师),从读音、词义、句意,情景图等去了解,然后读(多种方式),自我感悟,自我体会,教师点拨升华,读的时侯一定要专注,用诗配画巩固(课后),短短的20分钟,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孩子告诉我,他村子里上初中的学生说他们才学我们现在读的古诗,没想到我们现在就学,孩子眼中透出自豪。自从有了晨读,孩子们变化了,我的坚持,我的压力,一切都值,时间能证明一切。
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处境怎么一切都样,是逆境,还是顺景,我们都不能忘及我们该做些什么,要"凌寒独自开",在天寒地冻,万物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做最好的自己,保持自己特有的个性品质,在学习中,耐得住寂寞,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终有一天,会焕发新枝,展颜风采,笑傲江湖。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珍惜时光,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