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36天,1629字,累计43846字
了解孩子情绪产生的机制,你会更容易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但是当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忍不住抓狂,甚至引发自己的情绪风暴,作出打骂、斥责的行为,过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接纳孩子的感受呢?要做到这点,我们不仅要对孩子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包容,还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
那么就介绍四种简单实用的技巧,分别是全神贯注地倾听,简单回应,说出感受和幻想现实。
首先来说一说全神贯注地倾听。你可能会想,听孩子说话不是每个人都会吗?这有什么难的。但是你是否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听了孩子的话,却还是无法同理到孩子的感受,无法真正了解到孩子内心的需求呢?
因为我们常常把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强加给孩子。比如,你的孩子说:“妈妈,我又找不到我的拖鞋了?”,天天向孩子强调要穿拖鞋的你听到这,会有什么反应呢?你可能会气急败坏或者不想搭理孩子,并认为自己已经解释很多次,但孩子并没有把解决方式记在心里。
其实,我们关注的是自己的意志是否得到执行,自己的权威是否得到维护,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这样的沟通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就算孩子最终找到了拖鞋,可是心里委屈和沮丧的情绪却无处安放,长此以往亲子关系必将越来越糟糕。
所以在沟通中,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成见,全身心地去听孩子的言语,感受孩子的情绪,在情绪得到妥善安放之后,才有脑容量来处理具体的事情。
再来说说第二招——简单回应,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倾听。
所谓简单回应,就是用简短的词句来回应孩子的发言。这些词包括:“原来是这样”“后来呢”“还有吗”“请继续”“谢谢和我分享这些”等等。
简单回应会让孩子觉得你非常重视彼此的对话,让他更愿意说出内心的想法,当孩子的情绪得到排解,自己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回应的力量,不仅可以让帮助孩子回归到事情本身,还可以让我们加深一个认识——真相远远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仅仅是让孩子感到自己说的话可以被倾听、自己的情绪可以被感受,问题就会随之迎刃而解。
这就涉及到了我们要讲的第三招——说出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情绪的时候,总是跳过孩子的情绪直接处理事情。但是情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需要被看见、被接纳。说出孩子的感受,就代表着我们理解了孩子,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接纳与包容,知道自己不用再独自面对情绪的洪流了,知道最重要的那个人一直在陪伴着自己面对无知和挑战,因此也获得了一份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
说出孩子的感受,还能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产生更具体深刻的认识。《情商》一书中曾提到,“情商就是识别并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那么通过说出孩子感受的方法,就是在为孩子提高情商打下基础。”
试想一个孩子在不停地发脾气、摔打东西,而另一个孩子却说:“我好生气啊!因为爸爸说话不算数。”你觉得哪个孩子更容易被接纳,更容易得到支持呢?
我们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竟然藏着孩子的未来,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成长心态,在教育孩子上多花一点精力,也许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就少走一些弯路。
除了全神贯注地倾听、简单回应和说出孩子的感受,还有第四招就是幻想现实。
孩子常常会提出一些不符合实际或者我们无法马上满足的需求,比如晚上睡觉之前,孩子提出要吃糖,你会怎么回应呢?
可能大部分家长会这样说:“这都多几点了!你还要吃糖,你不怕蛀牙吗?蛀牙了可是要带你去看牙科医生,把牙齿给拔掉的哦!”
这种回应带着不理解和恐吓,不仅无法安抚孩子的情绪,还会增加焦虑,这时你的孩子可能会像一只苍蝇在你耳边念叨:“嗯··妈妈,我想吃糖,··就吃一个。”
如果我们用幻想实现的方法,效果不一样了:“哦!我是一个魔法师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变出一大碗不会让你蛀牙的糖。”这种方式的本质就是接纳孩子的欲望,而欲望本身没有对错。当我们放下对孩子欲望的评判而选择接纳和理解时,孩子就觉得内心的需求被看到,会快速回归理性、接受现实。
相信经过这四招一定会让你面对孩子的时候能够耐心接纳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