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业务骨干专业素养能力培训后感

本周六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一个我认为非常及时的培训,这个培训的主题是“三新”背景下教研员及业务骨干专业素养能力提升培训,宣读了包括我在内的8名兼职教研员和182位学科中心组成员的聘任文件,让我想到了十几年前的学科带头人和兼职教研员聘书,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发挥着当时那场令人热血沸腾的培训所定下的我们所应发挥的作用,见证了辉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零到现在的全部历程。

这次作为心理学科中心组成员参加这个培训,感到了荣幸,同时也有了一定的责任和使命。就像十几年前被任命为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的时候,每每新乡市有相关的活动,我会首当其冲的去参与,初心不是为了获奖,只是觉得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展示,当然,很多活动只有过程,是没有结果的。但我仍乐此不疲,把每一次活动作为成长和体验的机会,有时候“为”与“不为”是没有明确界限的,逐渐的,被大家认可、信任和尊重,这难道不比一纸证书更有说服力吗?也不是多少金钱能够界定的。

这次的培训在我看来,是辉县教育的一个号角,虽然我觉得辉县早就该有此类培训,但晚来的终归还是来了!虽然我在新网师,老早就看到了其他地方教师们的热血澎湃的新课改实践,自己也沉浸其中良久,总是感慨,咱们这里有点太迟钝!缺乏教育情怀!没有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意识!

在新网师,每每听到陈大伟教授讲观课议课,听到李镇西老师讲教育书写,给复旦大学丁敬耘教授当助教,听刘热生老师讲高效学习的密码,听苏州大学陶新华教授讲积极心理学,和蓝玫老师、徐晓彤、马青林局长等共同研讨家校共育课程,为新网师公众号写稿,为视频号录视频……我觉得,他们的身上所体现出的模样,才是教师应该有的样子。当然,这里也有我的影子!

记得我们学校在听崔允漷教授讲座的时候,很多老师是缺乏兴趣的,是迫不及待等结束的,这种状态非常让我担忧!作为教书育人的人,自己不爱学习,怎么能够把学生教明白?至于新课程改革,很多教师大概从来没有认真看过课程标准,更不要说这两场讲座中提到的课程纲要,教学评一体化等等。我所了解的现状,能够坚持自发学习的,大多是在刚进入教师行业就被养成读书习惯的那一群人,我们当时何其有幸遇到了真正懂教育的教育家式的校长!我们张嘴闭嘴,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就是马卡连科,就是宁红斌,魏书生……当时做课题纯属出于个人爱好和教学研究所需,和现在功利性的做课题完全是大相径庭!

虽然大家都很忙,但是我们看到有很多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每天的乐趣都在于实践和写作,我虽然不能坚持每天写作,但是经常性的写作教育叙事也成了我的习惯。现在在感触特别深的时候,洋洋洒洒好几千字根本不在话下。多年前曾经强制自己简书日更,当时的目标是日更千日。虽然后来有所懈怠,但是回头望望当时写的文章,确实有点佩服自己!所以我们没有写作的每个日子里,不知道错过了多少精彩!

所以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常常阅读,思考,写作,我们的教育生涯就略显遗憾,略显枯燥,略显苍白!

说实话,这次培训对我而言不是什么太新鲜的事情!即便如此,我还是对教学评一体化有了更加深入贴切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培训应该面向全体教师,作为教师的必修课,经常开展,反复开展,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教育的状态。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老师讲到我们的现状,是经常以考促练,就相当于经常把猪拉出来称重,结果呢?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却没有时间解决……所以大批量集中密集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意义并不是特别大,反而打乱了正常的节奏,让学生过于焦虑,却没有时间停下来,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

单单看有教学理念和有课改意识的人出的试题,就能够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很多。我们提倡老师要有教育家精神,是太正确不过的事情!老师的站位不高,内涵不够丰富,如何能教育出有眼光的学生?

教学评一体化的重点在于确立教学目标,这又让我想到了很久以前提到的目标教学。其实无论何种教育模式,目标都是首当其冲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目标有点像摆设,只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多少人真正的去研究目标确定的依据,没有尝试着自己去确立目标,多数是拿来主义!

另外,能够匹配新课程改革的,除了有这个意识,一定要有教师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和经常性的思考反思为基础,否则又会步入新瓶装旧酒的窠臼。

我的一些当校长的朋友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持悲观态度的,觉得自己无力改变,便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力所能及的做小范围的改变和坚守。其实我们也不用太指望大环境的改变,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小范围内真正做教育,就是对大环境的贡献!我们相信蝴蝶效应始终会发生的!

就像那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所说的,这条小鱼在乎。也许我们的举动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必要的,但对于因我们而受益的孩子来说,他是在乎的,这就足够了!我去九中给学生做测评,做了3、4次,我是认认真真在测评,遇到了两三个特殊学生,也是用心在跟他们交流,希望给到他们支持。我也明显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心灵的触动和对我的信任。但其他人的那种高高在上和隔靴挠痒,却让我心里很不舒服!他们甚至觉得这些孩子不配有心理问题!难怪他们出去以后会再次铤而走险,因为这个社会对他们缺少了该有的温度和宽容。我非常真诚的跟他们表达,如果真的遇到心理问题,一定要去老一中找我,我非常乐于帮助他们。

我对宁红斌那句“带着镣铐跳舞”印象非常深刻,其实历史的发展,有时候是大势所趋,有时候确实是一些小人物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我们不能小看自己的作用,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燃起一团火,那我们教育就会蒸蒸日上!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充满温情和希望!

所以不必等待,也不必抱怨,更不用遗憾,只要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用心感受,用情感染,教育就仍然在!每一个受到我们影响而略有改变的学生,虽然口头上没有对我们表示感激,虽然他们的家长也没有表达谢意,但这种成就感已经足够了,每当回忆起那一个个鲜活的瞬间,都将构成我们生命的音符!

用来衡量每个人价值的,不仅仅是一纸聘书或者一个职称,我觉得最好的评价,是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赠人玫瑰之后的手有余香!!有时候我们也要相信,人在做,天在看!岁月终究不会辜负任何一个真心付出的人!

希望我们的教育,因每一个有心的教育人而精彩,而充满希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