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0日,新华网发布《让基层把不必要的牌子摘下来》一文,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对此,我深有感触。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源头治理,既针对突出问题治标,又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治本,动真碰硬、真抓实干”。
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治理成效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基层负担过重,存在资源、能力与任务不匹配的“小马拉大车”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切实为基层减负?
把权责事项划清。健全基层权责清单,让基层干部工作有迹可循、有权可依,从根本上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坚持系统思维,树立“一盘棋”意识,厘清不同层级、部门间的权责“交织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边界清晰、协同合作、服务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调整任务分配机制。根据工作性质和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确保各岗位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力。
将提质增效做实。减负不是减作为,而是腾出时间、精力,更好服务群众。基层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以务实作风、严谨态度、练就过硬本领,促进提质增效。加强自身学习,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原则,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掌握技能,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成为一专多能、全岗皆通的“多面手”。 推行“互联网+政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政务服务线上化,减少基层工作人员的跑腿次数。建立支持系统。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资源支持,如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加强人员配备等。
让考核指标“瘦身”。当下,个别地区针对基层的考核工作,层层加码,动辄“摘帽子”,让基层干部日日疲于奔命,夜夜心事重重,在过度考核中难以自拔。过度考核是种“病”,要瘦身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方式,通过挑重点、挤水分、减条目,摒弃“痕迹管理”的工作思维,纠治“材料检查”的工作方式,切实推动考核指标“减重瘦身”。优化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因素纳入考核范围,激励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工作。实行轮岗制度。定期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轮岗交流,使其能够全面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