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是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已经能脱离拼音自主读一些短篇故事,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比较短,对阅读的兴趣也容易受外界影响。
所以咱们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就像给孩子的阅读之路“搭梯子”,能帮他们一步步往上走,慢慢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我想从“选书、陪读、互动”三个方面和大家聊聊。
第一,选对书,让孩子“愿意读”。很多家长可能会纠结:到底该让孩子读绘本还是文字书?其实二年级不用太“一刀切”。孩子如果还喜欢绘本,完全可以继续读——优秀的绘本画面有细节、故事有温度,比如《来喝水吧》《小猪唏哩呼噜》,文字简单但充满童趣,孩子读起来没压力,还能培养想象力。如果想引导孩子读文字书,可以从“桥梁书”入手,比如《没头脑和不高兴》《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这些书文字量适中,句子短,还有少量插图,孩子读起来不会觉得累,还能慢慢适应文字阅读。
另外,选书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米小圈》。咱们不用非要让孩子读“大人觉得有用的书”,先让他因兴趣而拿起书,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陪好读,让孩子“读得进”。
二年级的孩子虽然能自主阅读,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家长的陪伴。不过这种陪伴不是“盯着孩子读”,而是用温和的方式帮他专注。另外,孩子读累了的时候,也可以换成你读给他听——听故事同样能培养语感,还能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感受文字的美。
第三,多互动,让孩子“读得懂”。很多家长可能会有疑问:孩子读完一本书,问他内容都说不上来,是不是白读了?其实不用着急,二年级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还在逐步加深,咱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互动帮他梳理思路。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耐心”。可能有的孩子今天愿意读,明天就不想读了;可能有的孩子读了很久,识字量好像也没明显提升。但请相信,每一次翻开书的经历,每一次和文字的接触,都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咱们不用和别人比进度,只要每天坚持一点点,看着孩子从“被迫读”变成“主动读”,从“读故事”变成“爱故事”,就是最大的收获。


我以为自己不会紧张,其实我出了一身汗。昨天下午老师就给我说了,我脑子里有一些想和家长讲的话,没有形成文字,想着上台就能讲出来。当我走进教室,我紧张了。幸亏,我写了提纲。总之,感觉讲得乱七八糟。不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