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号学习感悟
原文: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①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7.33:
子曰:“文莫①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
7.30: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内心想要仁的那一刻,仁就来了。”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会私心偏袒人,难道孔子这位君子也会偏袒人吗?昭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和他一样姓姬,他却将她改名换姓,叫她吴孟子。他也知礼,谁不知礼?”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一有错,就必定有人会告诉我。”
7.32:
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后自己跟着唱。
7.33:
孔子说:“我也能做到勤奋地学习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品行和修养方面,我却做得不够好。”
7.34:
孔子说:“如果说我是圣人和仁人,那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那我是能做到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生做不到的啊。”
7.35:
孔子生重病,子路祈祷。孔子说:“有这么治病的吗?”子路答:“有。按照《诔》的指示,我可以祈祷天神地神保佑您平安无事。”孔子说:“那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学习感悟
1仁离我们很远吗?我们内心想要仁的那一刻,仁就到了。这句话呢,我特别的有感触。我是一个脾气特别急躁的人,我记得没有学习论语之前,遇到事情特别爱抱怨,但是学了论语之后呢,让我感触最深的两句话,反求诸己,不迁怒,不贰过。遇到事情反求诸己,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迁怒别人。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个长久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保持学习能力。
3说起安慰剂效应,倒让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记得家里的一位亲人生病的时候呢,吃的一种药,在A药房取的,就觉得没有效果,在B药房取的,他就觉得吃着很舒服,如果是善意的谎言也可为之。
4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