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变观念: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是上帝派来帮助我们成长的天使,珍惜问题学生,它是我们成长的资源。
就是面对问题学生要像医生面对疑难杂症患者一样。医生不会质问他的病人为什么患的不是普通感冒,而是疑难杂症。教育和医学都是实践的艺术。教师应该给班里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眼里有具体的学生。要像年轻医生应用“排除法”不断积累成长经验一样,丰富教育教学方法,会开不同的药方,同时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审视教育效果,在总结分类中积累经验。
二、研究学生,了解是教育的前提
以研究的态度,工作就不会职业倦怠,把学生当做研究的对象,心态就会平和。
是否知道学生最喜欢的游戏作业方式奖励方式最喜欢做什么,最喜欢什么样的父母,老师,教学,班主任,德育活动?
三、心理问题需要“用心”来解
案例抑郁的灰姑娘:非常乖,有点儿抑郁,平时不言不语,不善交流,没有朋友,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不添乱,但最近常说活着没意思 。
1、几次用谈话法以失败告终,不是所有方法都能用在所有孩子身上 。
2、诊断研究学生成长史,找前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情况,家访家穷小时,父母离婚与奶奶生活 。
3、学习现代心理诊疗著作,研究心理诊疗学
常老师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灰姑娘,他不会去研究现代心理诊疗著作,就不会走进这片广阔的天地 ,从那开始他潜心钻研心理诊疗,掌握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要采取的诊疗方法。 杨老师总结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问题学生,也许就是最好的研究课题。
四、不能低估教育工作的难度
面对师生矛盾,要热问题冷处理,遇事要冷静,因为激动时易所说错话,做错事,当孩子激动时,不要走到跟前。
案例:优秀学生刺杀恩师
调整心态,控制情绪,无冷静,不教育 。
如果学生有严重不当行为,走制度让学生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 。
五、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注重仪式
我们来欣赏一个短视频,这是常老师微班会“支教告别仪式”的一个情景,这样的仪式无形中对学生施以教育;毕业时为学生制作毕业影集;组织学生观影,对影片中的话题一起讨论,让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问题 ……仪式因其具有庄重性,能够深入参与者的心灵,给予参与者心灵以力量和精神的支撑。学校和班级活动中的仪式和仪式感,能够唤醒儿童心中美好的情感,是儿童心灵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能凝心聚力,给班集体和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以自信。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班级活动中的仪式,让儿童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拥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力量。
六、教育就是发现
常老师班的期末庆典星光灿烂 ,有针对学习进步的学科奖,也有兼顾综合素质的综合奖,有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特别奖,甚至连最落后的孩子也有“铁树奖”,他精心为每一个同学的颁奖设计颁奖词,如“铁树奖”的颁奖词是:不因为艰难而放弃,等待你开花的那一天。
我们不禁为常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倾注的心血感动。常老师引用《小王子》中的这段话作为结束语:“为什么我最爱那丛玫瑰,因为我曾经天天浇灌,天天寻见。”
倾其一生的真诚守护、用心浇灌,这就是为师的幸福,为师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