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提问】
最近,有新闻报道称,一位研究生毕业的老师转行当了月嫂,工资由4000元上涨到一万多。有人认为,研究生当月嫂是浪费教育资源;也有人认为,研究生也要生活,选择工资更高的职业也没错。请问马老师,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呢?
近年来,看到很多相关报道:清华毕业生当保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浙大医学硕士弃学做面包,研究生毕业的老师转行当月嫂......很多人认为,名校毕业生、高学历毕业生,不应该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也不应该像普通人一样工作生活,而要选择一份与学历匹配的“体面”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
在马小秋看来,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其实,每一个社会现象背后,必然有其发生的原因。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那些看似“体面”的行业,所获成就往往比不上生活压力与工作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在社会中寻求一条更广阔的出路。
我们谈论的这位研究生,就处在这样一个境况中。老师这个“体面”的职业,没有帮她减轻生活重担,反而是月嫂这份“普通”的工作,让她获得更高成就与更多收益。再者说,工作没高低贵贱之别,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常言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无论我们身处哪个行业,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只要用善心、行善法,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所选择的职业,看上去与学历无多大关系,实际上所学必有所用。就拿马小秋自己来说,马小秋从小喜欢、学习文学,却没有从事过文学相关的职业,无论是在铁道部的任职,还是后来的电子质检员、中医美容师,或者是如今的企业家,似乎都与文学没有丝毫关系。
但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滋养着马小秋的灵魂,也助益了马小秋的人生和事业;而马小秋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历,也不断地增长我的文学修养,在马小秋出书、写词、作曲的时候,提供了无限的灵感源泉。可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关系。
马小秋常说,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我们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决定了自己将要作何选择。无论这个选择是好是坏,请不要一味地抱怨和逃避,全力以赴地把它做到最好。就算自己学历与职业不符,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和才能,在当下的岗位上寻求新突破,以追求更加精进的自己。
当我们看到某一个现象,首先要认知自己、觉知真理,不要主观地去判断是非对错,否则难于看清事物的真相。要知道,任何事情都能让自己开悟、改变。因此,不管当下学习什么专业,或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学会反省和觉知。当自己有了正确的认知能力,就能正确地判断自己的所思所为,最终正确地选择今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