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古人有人生四大乐事之说: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苏轼则认为,人生赏心乐事甚多,不止四件,而有十六件。
苏轼所说的人生十六件乐事,其中三件事便是与茶有关的,可见,苏轼爱茶之深。
“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是的,我们都爱苏东坡!
苏轼被誉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在他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标签。
林语堂就曾给苏东坡贴过十几个标签,如:饮酒成癖者、月夜徘徊者、生性诙谐的小丑,并判断:“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另外,苏轼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茶痴。
北宋文坛上,与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逮住空就要喝。
“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春光正好,午睡刚足,赶紧来一杯新茶喝喝。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夏天洗完澡乘个凉,睡着小觉嘴里都要有茶香。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走在路上昏昏欲睡,太阳又大又毒,想着赶紧喝杯茶解解渴提提神。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身体不适时,一连灌上七八碗浓茶,喝透了喝舒服了,一高兴就写了一首《游诸佛寺一日饮酽茶七碗之事》。
而在对茶的欣赏上,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境界不知高出众人多少。
人人心中,皆有佳人,但佳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没有这份情,便看不到那份美。
佳茗,是茶人心中出好茶。没有那份爱,便品不到那份韵。你不爱茶,怎么也不会喝到韵味。
茶韵,绝不是高消费的特权;茶韵,应该是爱茶人的独享。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立意灵动、赞美产自武夷山麓建州的北苑龙凤团诗作于元祐七年(1092)。
诗人的好友曹辅给诗人寄来北苑刚制出的壑源新茶并诗一首。诗人步原韵和诗一首,以表谢意。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宋•苏轼
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七律,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新茶清新的内在品质,纯天然的外在品像,引用茶仙的典故,让整首诗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首先我们来看标题。曹辅,何许人也?
曹辅,苏轼的朋友,字载德,福建沙县人,北宋年间进士。
《苏轼诗集》中写道:“辅,时为闽漕。”也就是说,苏轼写这首诗的前后,曹辅正在福建为官。
近水楼台先得月,曹辅便将闽地出产的好茶寄赠给了好友苏轼。于是,就有了这首诗。
题目开头的“次韵”二字,这既是一种文体,也是“和诗”的一种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根据上一首诗的“韵”以及用韵的次序,来创作自己的诗。
曹辅送来壑源茶时,依照当时的惯例附诗一首,以作说明之用。苏轼便根据曹辅这首诗的“韵”及用韵次序,作了这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曹辅的原诗,流传不广;苏轼的次韵,却成经典。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首联的意思是,犹如仙境般的茶山,流动着的云雾滋润了灵草般的茶芽,洗遍了嫩嫩的茶芽。
仙山:指壑源茶山。 灵草:指茶。 行云:即雨。
首联,诗人展开想象翅膀,为我们描绘了茶叶生长的环境。
茶山宛如仙境一般,新长出的茶叶新芽,被苏轼比喻成灵草,突显其名贵。
山间流动的云雾滋润新芽,氤氲着雾气的茶叶更加晶莹剔透,味道愈加醇美。
至于“湿行云”,讲的是茶山中的天气。
宋玉《高唐赋》中曾有两句:“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一时晴,一时雨,不正是茶山中多变的气候吗?多云,常雨,造就了茶树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雨水打湿茶树,本是寻常景象,但苏轼却用“洗遍香肌粉未匀”一句来形容。以“美人出浴”比喻“雨打茶树”,美感尽显。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颔联的意思是,好友曹辅投我所好送来月圆般的团茶,品尝茶汤,顿觉清风拂来,习习春意就要来到杭州了。
明月:指曹辅寄来的团茶,新茶的形状如天上的圆月。
玉川子:卢仝。此处为诗人自指。
清风:指新茶的清香。
武林:杭州的别称。诗人时为杭州知州。
颔联则是幽默风趣地写出诗人爱茶。
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卢仝曾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有“手阅月团三百片”一句。自此,明月就成了唐宋团饼茶的代称。
诗中东坡以茶仙卢仝自居,他把曹辅给他寄来的新茶,比喻成明月投奔茶仙。
诗人不显山不露水地先表扬了朋友的茶好,顺带着还夸了自己。才子,就是才子,也只有东坡先生的奇思妙想,才能想出这样美妙的句子。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颈联的意思是,要知道这等冰清玉洁的茶叶不但内质高雅,而且是不加任何油膏。
心肠好:谓内在品质好。
膏油首面新:宋人造团茶,常以油膏饰其外表,使光洁鲜亮。
颈联则把新茶比喻为玉雪,像玉一样温润高贵,像雪一样晶莹纯洁,最难得的是,如此美味,未加油膏,纯天然烘焙而成。
其实,这也是苏轼的自喻,他何尝不是世间难得的一块璞玉?何尝不像新茶一样,多年来一直保持自己纯真的本色?
所谓“膏油首面新”,则是北宋流行的一种茶叶造假方式。当时“壑源茶”的口碑好,卖价高,于是就有“沙溪茶”作伪冒充。
这两句话,透露出苏轼的茶学修为,也揭示出辨茶的不二法门。
眼中的美感,不足以证明好坏。耳中的故事,不足以论证昂贵。口中的茶汤,才是我们最终的判断依据。
苏轼对茶,绝不是简单的喜爱。或者说,苏轼表达对茶喜爱的方式,是醉心于茶学当中。从茶汤烹点,到茶饼制作,都是苏轼研究的范畴。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尾联的意思是,作一首小诗,请君千万不要见笑,实在是自古好茶犹如美人,让人神魂颠倒、情怀顿开啊。
尾联的比喻别出心裁,成为这首诗的点睛之笔,也是流传最广的一句。
苏轼对茶的喜好,犹如李白对剑的痴迷一样。他的很多诗词中都有对茶的描写。
那么,到底什么是好茶?这是很多人心中的问题。苏东坡的答案是:从来佳茗似佳人。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