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去做。去做。
哪有那么多计划那么多准备那么多周全。
不去做,就是一只会思考的虫子而已。
上次觉得来不及是什么时候?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
细想来很多。
四年前曾觉得早知道学英语就好了,到现在却仍然没真的学好。
六年前也投资股市,那会不叫投资算投机吧。然后被套,每次卖出又大涨总有感叹早知道不卖好了。
一些话没说,后面细细想来,早知道说了就好了。
一些事迟迟未动,现在想来,应该先去做就好了。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次行动,不是为了下一次再反思。
每天早上九公里左右,从大望路跑到日坛公园再回来,现在首经贸操场拉伸,写留言。
耳机里是陈Eason的谢谢侬。
而如何让自己更快开始,不拖延,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是:
给这件事注入足够多的成本。
迟迟不做是因为从心底来说你觉得此事于你并不重要或者无关痛痒。你做或者不做,其实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比如学英语,短时间内你可能用不到,所以没有一个很强制的理由让你去开始。而如果,现在公司告诉你半年内你的英语若不达标,就要被解雇走人。你还会有一搭没一搭的学习吗?你会马上主动找方法行动起来。
或者主动给自己加成本。比如制定一个目标,要在今年暑假学会游泳。不要捡最便宜的游泳馆而且不请教练。找一个最专业环境也最好的场地,请一个私人教练教你几节课就好。你的金钱投资让不做好这件事的成本变大,你的钱就白花了呀,所以你没有理由只有好好去练习去学习。这个金钱的投资比例每个人有不同,毕竟现在社会,在不同人眼中的1000块的分量还是有区别的。
忽然想起来前阵子同事召伟问我的问题,他总想早起,可能晚上总是睡太晚,第二天怎么都起不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现在忽然想到,就可以给自己加大早上不起床所要承担的后果,比如在工作群里告诉大家明天开始连续一周他要六点起床请大家监督,如果做不到就在下周末请大家去海底捞。工作群内60多个人。这个成本够大了吧。哈哈,当然前提是召伟得愿意做这次成本预设。
或者做一件事之前,明确告诉自己,如果不做你将会失去什么。你所失去的是你本来应得的,那这种损失也就是成本。
我们之前总爱用的一个自我调侃的句式:没有什么是一块钱解决不了的,如果不够,那就两块。
随着学习逐渐增多,我渐渐不再苛求自己有多深刻多尖锐抑或多与众不同的表达,人性的东西很多是永远未知的。接受了这个状态,其实帮助自己更好的生活。
我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迭代。
就好了。
因为有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锦上添花其实只是某些人的起点。那又如何。
我最独特。
笑来,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