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电视很久了,听说在今年的《我是歌手》节目中,有一首歌唱红了,这首歌的名字叫《成都》,前几天,凯迪网络有一篇文章对这首歌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这首歌的趣味不算太高,文章写到:
美的岂止只有简单,还有精致和优雅……路边一碗凉皮,确实有做得好吃的,但与正经宴席上一碟清炒虾仁比较的话,确实,有程度上的不同,也有趣味的高低问题……因为过于简单的东西,会将思想肤浅将审美拉低。
傍晚,朋友发来一期“如皋发布”公众号,打开一看,原来是如皋版《成都》,图片很美,文字很美,唱得显然不如赵雷,但看着看着,我突然很感慨,想起了八零年代。
那个时候,我们县城大概的样子,和贾樟柯电影里的汾阳县城一模一样,因为我们县和他们县都是一个地区,相距不过一百公里,县城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几乎相同,喇叭裤,收录机,邓丽君的歌,以及一年一度县文化馆的迎新年文艺演出。
由于有那么一点点天赋,我每年都会和一些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县文化馆在大礼堂举办的文艺汇演,既为迎新年,演出肯定在大冬天,礼堂是没有暖气的,演出当晚,我们的妆化得浓浓的,浓得根本分不清彼此,红丝绒的大幕拉开,报幕员走到舞台中央,亮出高门大嗓,此时,一脸幼稚的我们,缩着身子站在舞台侧面,一边候场,一边看节目,偶尔,会将目光移开,羡慕地看看那几个裹着绿色军大衣的演员们。
物质不丰盛的年代,是精致不来的,现在想想,印象中的八零年代,如果身边有个年轻人拿着吉他自弹自唱,应该算是一种精致的艺术了吧。
更多的回忆,是相约黄昏后。
我们县有一条远近闻名的“四十里抖气河”~~清河,越是在隆冬之季,越是蒸气袅袅,白雾茫茫,迷蒙缥缈犹如仙境。春暖花开或是仲秋时节,几个小朋友一起到河边玩耍,各种花开各种绿,耳边,则是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口琴声声,谈不上精致,但离开县城之后,常常不经意在耳畔响起。
转眼离开县城很多年了,虽也间或回去,但俨然是客,不再能真正融入到生活中去了。不知道县里的元旦文艺汇演是否还在继续举办,以什么样的形式举办,年轻人的文化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应该和我们那个年代有很大的不同吧!
直到看了朋友发来的“如皋发布”——步一首流行歌曲后尘,用“成都”的曲,唱如皋的词,虽有盗版之嫌,但制作不失精良——我忽然释然,即使还没那么精致,但今天的县城,也一定不再像贾导演电影中那么粗粝,毕竟,人人都有对美的向往,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有对美、对艺术的更高要求。
所以,不用着急,精致,应该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