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李零先生说:“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因不失其亲”这三句话都是条件句。
条件句就是假设某种情况。其实世上各种道理都是有条件限制的,熟知某个道理就包括知道它的上下限,还要知道处于什么层次、属于大还是小道理。“义”比“信”高阶,“义”是大道理,“信”比之是小道理。当然,“义”比“仁”就是小道理,“仁”是最高阶。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这句话前面还有三个字“大人者”。那么谁是“大人”?李零先生说,“大人”是君子,君子有特权,只讲大信就够了,小信可以打折扣。可见同一种道德,有两种标准。人类社会,只要不平等,就有双重标准,人和动物,就是双重标准。
什么是“义”呢?这很重要,正是不能正确理解义,仗义而干坏事,这种例子处处可见。义的繁体字義。据流沙河先生说,義字从羊,取榜样的意思。上面义符羊,领头羊,下面声符我(古音义)。参阅《康熙字典》集解:《說文》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又《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酒哥按,《说文解字》解释己之威儀,显然是后起义,我的本义是一种兵器。嘿嘿,领头羊如果失误呢?群羊跳崖的视频一定看过吧,如果这是义,未免太悲壮了。
我们还是遵照今天字典的解释:义(義),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合宜”两个字划重点,什么是合宜,显然要有权衡判断这个动作,显然要分析时代环境、历史和可能的结果。
综之,酒哥的拆字解:義之上羊代表美好的事物,下之我是兵器、是己,代表我用武力保卫美好。类似与西方的正义女神,一手天平,一手利剑,没有利剑维护不了公平正义。
所以舍己为人虽是大义,却是要求自己的,不可要求别人。不可过度赞美舍己为人,因为这本身有违人性。
啰嗦一大堆也没说清楚,只能强调一点,一定要对什么是义有所思考。很多时候的大义未必义,不听风是雨,尤其要摒弃二极管思维。
“言可复也”,钱穆先生说,与人有约而求能信,当求所约之近于义,俾可践守。复,反复,即践守所言义。李零先生说,“复”的意思是践行诺言,这种用法的“复”,也见于《左传》僖公九年、哀公十六年。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客气当然好,但过分的客气,其实是肉麻,对方可能看不起你,难免自取其辱。只有节之以礼,有礼背书,可谓不卑不亢,才能远耻辱。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通假“姻”。血缘关系是“宗”,婚姻关系是“因”。前者也叫内亲、内宗,后者也叫外亲、外宗。钱穆先生说,谓所依不失为可亲之人,则缓急可恃,亦可亲为宗主。酒哥按,这个看部落的构成和行事准则很好理解,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一开始怎么抱团的。
这章是有子区辨几种人际关系中容易被人混淆的道德表现。前两句“信”和“义”、“恭”和“礼”,突然转到第三句说“因”“宗”关系,好像构不成排比。其实这很好地说明了行义要不失其基础,往“高”放飞还要拉回来,有子所曰是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