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纷纷逃离农村,融入现代化热闹的城市生活;当往昔鸡犬声相闻,炊烟袅袅的村庄变成一个个空村的当下,作者选择回到乡村。
返回乡村生活,作者说如同“扑进了画框”。那田园画,别人是用来装饰的 ,是拿来向往的。作者说,为什么不可以进去呢。他说“我来了”。
从城市到乡村,五官似乎都苏醒了。耳朵醒了,听得到虫鸣叶落了。眼睛清澈了,鼻子也灵敏了。其实何止五官苏醒,是灵魂活了。
乡村人的笑脸跟城里人的都不一样。乡下人的“每一朵笑几乎都是爆出来的”,城里人的笑“被现代社会的‘理性化’统一收编,大众传媒号令和指导”的笑。城里的月亮“是灰白的死鱼的眼睛,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乡下的月亮是“飘摇在禾苗上”“跳动在溪流上”,是“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从城市到乡村,貌似选择了孤独,然而,“孤独里有无尽的繁华”。“我在无人之地从不孤单。我大叫一声,分明还听到了回声,听到来自水波、草木、山林、破船以及石堰的遍地应答。”
“孤独”中有无尽的繁华,“孤独”中更有着一颗独特的灵魂,所有一切才与众不同,熠熠生辉。
以上是韩少功《孤独中有无尽的繁华》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在湖边落草》。喜欢韩少功的文字,又老到又精彩又准确。我同样农村出生,同样向往乡村,同样怀着一个退休后和爱人一起回归乡村的梦想,韩少功对乡村的描写这些文字,真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力量。
韩少功 这个从马桥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蓄谋已久的隐居不仅是为了回归山野与精神疗伤,更是对大自然与劳动本身的敬畏与热爱,是对寂静中有无边喧哗的感悟,是对无声诉说却无处不在的历史文化的沉思。
书的第二章是《生存是一种平庸的神圣》收录的是他“知青生活”的文章,相当幽默有趣,体现乡村生活的质朴。比如买板栗“一块钱摇一摇”。第三章《沉默是对喧嚣的抵抗》,有怀旧有思考。“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无法减速和刹车的经济狂潮正铲除一切旧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我们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向往太多而记忆太少,一个个都成了失去母亲的文化孤儿”。
很多时候,打开心灵之门,寻找心灵的净土,我们需要一种通过风声和鸟语来洞察世界每个角落的能力,需要静听花开的声音。
选择与大众不一样的生活,而且内心充满满足个喜乐。那确实是选择灵魂的生活。因为会用灵魂生活,人生无尽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