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同学,大部分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不过也有结婚生子比较晚,孩子刚刚上小学。知道我的孩子初中去国外,于是探讨孩子出国的时机这个问题。
我并不觉得国外的一切都好,恰恰相反,我更喜欢生活在北京。但是,对于希望带孩子接受西方教育的家庭,——如果这么打算——我则主张能早就早。当然,孩子如果太小,则需要家长陪伴。
没有家长陪伴的小留学生生涯,对孩子可能是一场人生大冒险。另外,出国之前,孩子的母语基础要打好。
任何一个阶段出国都有利有弊。这里只是我的个人观点,简单分析一下:
0-6岁:学前阶段
最大优点:把外语学成了母语。
最大风险:学不好中文母语。这个遗憾就不是一点点了。
所以:笔者认为母语阶段尽量在中国生活(0-6岁)。见过不少海外华人的孩子,不会中文或中文很差。
6-15岁:小学和初中阶段。
最大优点:能够跟随国外的快乐教育体系。心灵更健康,不抹杀孩子的创新思想。学习更快乐的。可以比较轻松学习当地语言达到母语水平。
最大风险:与国内基础教育体系差别很大。如果出去读小学中学,就要坚持到底,否则家长和孩子都会很焦虑。
15-18岁 高中阶段。
如果在中国确实很好地解决了目的地国的语言问题,高中出去也是可以的。
18-22岁 本科阶段
想出国学习,最晚高中毕业该做决定了。
大学出去读本科。优点是文化课的基础不错。人文知识和文化、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需要恶补欠缺。
也能真正学到多一些目的地国文化层面的东西,较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22岁以后
其实你已经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了。知道自己的目的,你的决定就是正确的。
这个阶段,对于理工科学习目的的出国没有问题。真正懂得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社会不太容易。
笔者一般不太建议想学习偏文学科的学生,到研究生阶段才出国。
以我在德国所见,看看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大部分学校):
小学半天(7:30到12:30),
初中大部分时间半天(一周有1-2次到15:00),
高中大半天(7:30-15:00或16:30),
需要带回家的作业,一般都是小课题/小论文性质的。
总体来说,孩子们有比较多的自己的时间,发展自己。不论是玩也好,体育或者艺术也好,或者是去参加社会活动也好,一个孩子想自己做点什么,首先得有自己的时间。德国的孩子有大把可以自己安排的时间。
但是,在德国,真正想上好大学,中学要考出好成绩,绝对不容易。我听说,美国也是如此。
所以想要考上名牌大学理想专业的孩子,必须花很多时间学习。这些学生,知道那是他们自己想要的。父母们并不会对他们提什么要求。
到了十三年级,很多孩子已经超过18岁。他们可以给自己的成绩单/家长通知上签字。而不必让父母签字。
平心而论,中国的小学,基础知识教育非常不错,初中出国的孩子,大部分数学成绩可以一路领先;高中出国的孩子,数理化都可以一路领先。
可是,在中国,他们从小学到中学,被安排的时间太满了。我觉得,这可能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特别是高中阶段,超负荷的作业和模拟试卷,完全杀死了孩子的读书的兴趣。对很多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学校的孩子来说,这真的不叫“读书”。
所以,很多孩子还没有进入大学开始自主学习,就已经学伤了、学倦了,到了大学再也不想学了。这才是从根上害了孩子。
其实,国外的好大学是非常辛苦的。以德国的大学为例,进去的竞争已然激烈,而毕业又是严出,不能混的。
那么,回到什么时候让孩子出国,每个阶段都各有利弊。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孩子是被动的辛苦,很多孩子学得很痛苦。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的,可以看看国外的教育。
在这些阶段中,最辛苦的孩子,是在中国上完了高中毕业出去读大学本科的孩子:
——从幼儿园升小学就要开始准备1-100加减法(很辛苦),
——为了考上重点高中,初中更加辛苦(天天苦做题)
——高中更辛苦,大家都拼命。
——好不容易渡过艰苦卓绝的中学阶段,拼过高考,你让孩子出国了
——国外读本科,那可不是混的!何况虽然外语不错毕竟不是母语,继续辛苦
他从童年,一直到大学毕业,从5岁到22岁,都是在艰苦卓绝地学习中。
考试的童年,考试的少年,考试的青年……
在女儿初中学校的毕业典礼上,孩子们写的字让我感慨,你的中学是不是也让你舍不得离开:
(艺游味境-书香云舍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