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心理咨询协会郭亚婵坚持分享第662天:
学习打卡第8天:
(三)克服困难的方法与态度是可深入建构之处
1,“如何克服困难”成为次目标
在当事人提及去解决问题会遭遇到的困难时,“‘如何克服’这个困难”,或许就变成完成大目标下需要先达成的次目标了。
在讨论如何克服困难的次目标时,除了可以采用奇迹问句、假设问句、例外问句等技巧之外,咨询师还可以特别针对当事人对克服困难的“态度”加以介入。除了克服困难的“方法”之外,当事人对于克服困难的“动机意愿”的高低、“信心”的高低、“有把握度”的程度、“愿意尝试的主动性”高低等向度,都值得咨询师多去关注。一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评量问句”询问当事人对克服困难的动机、信心、主动性等向度之分数的高低。这除了可使咨询师理解当事人之外,也可以从此处去引导当事人:
需要发生什么才能使分数上升一分?
而“如何上升一分”,又成为克服困难的这一目标的更小目标了。
若当事人在动机、信心、主动性等态度上能有一些小小的突破时,当事人的困境就可能会有小小的改善,而此时便可接以赞美强化,使之巩固与扩大。
当事人想要的目标是最大目标,而克服阻碍目标达成的困难是次目标。当事人克服困难的态度及他人的观点,则是在考量如何克服困难时可同时加入的向度。
( 在访谈时,咨询师需要不定时穿插一般化、重新建构、摘要、简述语意等形塑的技巧。在结束时,咨询师需以SFBT的反馈方式给予汇整回应给当事人。
如何引导当事人客服与面对困难的方法,态度,可能性以及如何协助当事人接受困境暂时无法改变的应对。)
2,“如何与问题共处”是另一个次目标
评估能否克服困难的可能性,咨询师要特别尊重当事人自身的感受,因为这是无法勉强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困难真的是暂时无法克服或是无法全部解决,甚至是不能改变的。此时,咨询师除了尊重当事人的主观感受以及评估克服困难的可能性之外,咨询师也可以先用“应对问句”引导当事人:“会如何欣赏自己一直在与困难对峙”,“没有放弃面对问题”,以及如“是如何帮助自己支撑到现在的”,以充分展现对当事人的支持、理解与欣赏。接着,咨询的目标就可以定位于:当事人需要什么,才能帮助他接受困难无法克服或难以全然克服的事实。
在面对无法克服困难而需要与问题共处的情况时,咨询师与当事人需要寻找勇气与力量,来面对与接受需与问题共处的事实。进而,较能做到的是,如何在无法改变的事情及其可能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的事实上,尝试找到如何让问题纳入生活的调适、减少负面影响的应对方法、去做目前能加以掌控的事,以至于能在现实与生命的限制下,在可能的范畴中仍发挥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