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拖延有没有成为一个问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它是不是让你烦恼不已。
拖延给拖延者造成的内在后果是,他们必须承受某些内在情绪的折磨,比如恼怒、后悔、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对旁观者而言,这样的人通常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感到极度痛苦,对自己感到挫败和愤怒,因为拖延使他们无法完成自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事情。
拖延很可能会被他们当成掩盖自己弱项的一个心理策略。就像曾经的拖延给了你不会在教室当众出丑的保护。老师最多只能说“我希望你多努力一点儿”,但是绝不会说“你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为他永远看不到你所具有的能力。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拖延者信条”里的信念反映了拖延者阻止自己取得进展的思维方式。
他们害怕如果行动了,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他们担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自己。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是在害怕自己不被接受,他们不仅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自己。虽然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非常痛苦,但是比起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容易承受。也就是说,拖延是他们自我保护的盾牌。
害怕失败的人可能有一套自己的观念:
1.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
2.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能力越强,我的自我价值感越高;
3.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个人价值。
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好于其表现,甚至还坚持着这样一种信念:自己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因为拖延,你永远不会逼着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
拖延者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他们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认为要达成自己的远大目标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常常对自己有不现实的要求,当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时,他们就会变得不知所措。而失望之余,他们又会通过拖延让自己退却。
对于完美主义者,心理学家区分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型,一种是适应不良型。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这种能够如愿以偿的完美主义,感觉就像一个人本性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自尊的基石。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却对自己不抱有希望,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跟对自己表现的期待之间存在矛盾,所以更容易自责,更容易感到消沉,自尊也因而处于较低的水平。
决定你是否是一个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的,不是你制定的高目标,而是你所期待的表现跟目标之间的落差有多大、你的目标是否现实可行,以及在不能达成目标时对自己的判断有多苛刻。当完美主义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拖延就很可能也成为一个问题。
如果你期望自己的日常表现都能达到理想的程度,那么无论做什么,跟理想中的相比都是平庸的。于是,你贬低自己平常的表现,以轻蔑的眼光来看待它们。那些不能忍受平常表现的人往往会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拖延者会将平平常常的表现归因于最后阶段的时间仓促,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相信: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那自己的理想还是可以实现的。这使完美主义者可以避免在自己表现平平的时候小看自己。
完美主义者害怕一旦做出错误的决定,就会看到自己并不如想象得厉害,而无法忍受到时后悔自责的痛苦。但是,在这种担忧背后隐藏着一个信念:他们能够也应该是无所不知的。这是一种孩子式的幻想。我们既不是全知的,也不是全能的。
很多完美主义者都憎恨在竞争中失败,所以他们尽量避免参与需要跟别人直接竞争的活动。拖延可以是“自残”的一种形式。你可以让自己很难胜出。
对多数完美主义者而言,成就所代表的意义远不是达成目标或者能力出众那么简单。在很多家庭中,表现出色似乎是赢得认可和爱的最可靠的方式——成就的价值高于一切,而其他次于它的表现都不值一提。他们相信,如果想要赢得尊敬和爱,表现完美是唯一的希望。
《拖延心理学》简·博克 莱诺拉·袁 | 微信读书